1985年5月,张司令员返回家中便将保姆叫了过来,保姆以为张司令员要说生活上的事,可没想到,张司令员直接说道:你能不能借我点钱! 1985年的春天,北京城里杨柳飘絮,一场关系到中国军队未来发展的重要会议即将召开。5月23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了扩大会议,各大军区的主要领导人员齐聚一堂。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讨论"百万大裁军",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队改革。会议持续了十多天,期间各位军区领导针对裁军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研究。 在这次会议上,中央军委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保留北京、沈阳、济南、南京、广州、兰州、成都七个军区,同时撤销乌鲁木齐、武汉、福州、昆明四个军区。这个决定宣布时,整个会场一片寂静。 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坐在会场里,他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工作了很多年。当听到昆明军区即将撤销的消息时,他和政委谢振华交换了一下眼神。 "如今昆明军区被撤销,我们谁都舍不得,可中央考虑的是大局,我们个人一定要服从组织。"张铚秀对政委说出这句话时,声音坚定有力。 军区的撤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机构调整,它涉及到数以万计军人的工作调动和生活安排。对于昆明军区来说,这意味着要妥善安置所有现役军人,处理大量军事设施,调整军队编制。 从北京回到昆明后,张铚秀立即召开了军区党委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如何有序推进军区撤销工作,确保每一位军人都能得到合理安置。 军区机关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文件堆积如山。基层官兵都在关心自己未来的去向,各个部门都在加班加点处理交接工作。 这项工作的难度远超预期,因为要考虑到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有的官兵已经在昆明安家立业多年,有的还需要照顾年迈的父母,有的孩子正在当地上学。 张铚秀看着桌上的财务报表,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等待安置的战士。作为一名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将军,他深知每一位军人背后都有一个需要照顾的家庭。 这位1915年出生的老将军,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奋斗。从江西永新的贫苦农家走出来,他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艰难困苦,也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变迁。 在军区撤销的工作中,人员安置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有些战士家在边远山区,有些战士的孩子正在学校读书,还有些战士的父母需要就医养老。 张铚秀决定把这些特殊情况都记录下来,一一进行分类解决。他要求工作组对每个战士的具体情况都要详细了解,不能让任何一个军人因为军区撤销而陷入困境。 在一次座谈会上,几位老战士提出了安置费用的问题。按照规定,部分补助经费还需要等待上级拨款,但有些战士家庭情况特殊,等不起这个时间。 张铚秀立即召集军区财务部门开会研究解决方案。会议上,大家提出了各种建议,但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这时,张铚秀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决定先用自己的积蓄来帮助那些最急需的战士,等上级经费下来后再归还。 回到家中,他把家里的保姆叫来,开门见山地说:"你能不能借我点钱?"这位将军的请求让保姆十分意外。 在军区的最后几个月里,张铚秀每天都在为下属的安置问题忙碌。他把自己的工资和积蓄都用来帮助那些急需资金的战士。 有一次,一位战士的母亲突然生病住院,需要立即交住院费。张铚秀知道后,立即把自己钱包里仅有的几百元钱给了这位战士。 军区机关的同志们都知道,司令员的办公室里总是坐满了来反映问题的战士。张铚秀总是耐心地听取每一个人的诉求,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问题。 为了节省开支,张铚秀开始过起了更加节俭的生活。他不再购买新衣服,午餐也经常就是一个馒头配咸菜。 在张铚秀的带领下,昆明军区的撤销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战士都得到了妥善安置,每一个困难家庭都得到了及时援助。 这段时期,张铚秀的家中经常空无一物,连生活必需品都所剩无几。但是他从来没有因为个人困难而停止对战士们的帮助。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毅然投身革命事业。从一名普通战士开始,他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即使成为军区司令员,张铚秀依然保持着对组织的绝对忠诚。在军区撤销这样的重大决策面前,他以实际行动展现了革命军人的担当。 当时的很多老同志都记得,在军区最后的日子里,张铚秀总是把战士们的困难放在第一位。他宁可向保姆借钱,也要先解决下属的困难。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面对困难时,先考虑集体和他人的利益,这正是军人本色的体现。 在军区撤销的工作中,张铚秀展现出的不仅是对组织的忠诚,更是对每一位战士的责任。他用自己的积蓄帮助困难战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领导者。 这种高尚的品格,源于他对军队的深厚感情。在他看来,军队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位战士都是这个家庭的重要成员。
在部队里学到的东西早晚能用的上
【4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