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影响教育:给教师88个批判式思考》读书打卡⑫20241123 “思考84

师道研习吖 2024-11-23 22:06:00

《思维影响教育:给教师88个批判式思考》读书打卡⑫20241123 “思考84 热闹的人工智能时代,冷静的创造力课堂”。这完全就是一个崭新的赛道,它新的程度足以让我不知从何说起。我们更多的人,我是说像我们这遥远的小县城的人,包括我们的教师,对人工智能为何物可能都是一个盲区,更不用说有没有能力去思考未来 。 我第一时间在手机上安装了Kimi、豆包、通义、文心一言等国产人工智能app,也购买过梯子尝试过ChatGPT 4o,这里不便细说,正如徐明老师在文中所说“热闹的是他们,我什么也没有”。但是,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我们要立即用起来。养成使用习惯,构建运用生态。 谈人工智能,就不得不说数字化。今天碰巧读了李政涛教授的一篇文章——《关于教育数字化,我的7点认识》,现将他的7点认识罗列如下: 1.人类已经进入到了数字时代,数字文明已经降临。 2.没有数字化,就没有未来,没有教育的数字化,就没有教育的未来。 3.ChatGPT的出现是数字文明的最前沿成果,它在根本上改变了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体系,因此成为通向高质量教育新体系的新动力和新赛道。 4.基础教育与ChatGPT连接起来,体现了一种双向式互释互构。 5.扭转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对于技术变革习惯性的“被动式应答”,实现思维方式的多元转向:从单向思维转向双向思维,从割裂思维走向共生思维。 6.ChatGPT带来对基础教育的根本性颠覆与革新。 7.ChatGPT带来对基础教育的体系性颠覆与革新。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知道“未来已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给学生培养创造思维意识,构建创新、辩证、多元与探究的教学环境。 “思考85 知识App时代,课堂如何维护‘讲’的尊严?”我们早已熟悉的游离于各个不同的娱乐APP之间,但是对知识APP的认识和使用,还是非常有限的。我的手机上也就是装了“智慧中小学”“手机知网”“国家数字图书馆”几个知识App,像“知乎”“小红书”是既有知识性又有娱乐性的App。只是娱乐功能越强的APP使用的频率相对要高一些。 知识性的APP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被使用。所以说想用知识的APP来替代教学,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在APP时代,学校通过各种“道听图说”早已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讲是要有“讲究”的。首先,必须要讲的“精”,是要全面的了解学情变“满堂灌”为少讲精讲,留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去消化,思考,交流。其次,就是要“换”,要变换课堂讲的主题,改教师一个人讲为更多的让学生去讲。第三,就是“活”,要主动的借助知识APP等学习介质,改以往教师的“人声”讲为音频、视频,甚至甚至是实物等多种形式,多种样态讲,不断的活化教师的讲课的方式。第四,就是根据APP时代学生课外学习选择多样化、知识来源碎片化、知识储储存个别化的特点,既针对APP时代学习的共同特点,着力强化系统化学习和训练的指导,又针对学生个人指导每一个学生扬长避短,差异发展,真正实现“一个人一张课表”。 “思考86 ‘小学神题’与创造力教育”。话说在2018年南充市一个小学期末考试的时候出了这么一道神题:“船上有26只绵羊和十只山羊,问船上船长几岁?” 这样的试题实在是不敢苟同,他违背了命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缺少试题应有的起码的信度与效度。更不能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由来解释这类试题的出现。即使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应该有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对中小学生开展创造力的教育不仅有必要,而且也有可能,但是绝不能剑走偏锋。 我对现行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排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一个疑问:目前的教材体系是不是真正的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它的实施路径是不是有比较简便的操作性。而在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的逻辑学、演讲学这些课程为什么我们不开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