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内容 P67—80,(五、召开公开研讨会;六、学校向社区开放——校外人士参与学校的挑战) 二、观点摘录 (一) 改革学校召开公开研讨会时,我提出了几点希望。第一点希望是尽量减少印刷物。第二点希望是公开日常的授课情况。第三点希望是无论是以书面报告还是口头报告的形式来汇报研究成果。都最好列举说出学生的具体名字。第四点希望是举办公开研讨会时适当收取费用。 (二)把授课实况展现给外校教师并请他们进行评论的公开研讨会,是推进学校改革的必经之路。 (三)学校的改革,其内部的障碍主要是来自教室墙壁的阻隔和学科的壁垒。而外部的障碍则主要是学校和地方的隔阂,以及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不信任。 (四) 教师和家长携起手来,学校就能重新成为学习共同体。 三、读后有感 (一)这部分的内容在我看来是非常简单的。文字的描述实际上和我们一个中学生的水平差不多。甚至有的地方还感觉读起来很无聊,但是透过文字的表面隐藏在底层逻辑的便是日本教学改革的第一性原理,在我们看来就是极端实用主义者。比如“减少印刷物”、不必纠正家长授课的过激行为等。 (二)家长进课堂,类似于我们学校的开放式活动。但是这里提到的家长进课堂除了可以一起和学生听课,协助学生的学习之外,还可以给学生上课。这是我们没有的。在发现大部分家长对家长上课这一行为表达了不感兴趣之后,又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原来是他们大多数的家长并没有大学文化程度的,被上课的老师的优越性所打击,便及时调整了参与方式。 (三)这里提到的学校向社区开放,实际上与我们近日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七部门印发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中要求的组建“教联体”差不多了。我们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是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的一种工作方式。其内涵是整合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管护等育人责任有关的各类主体,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家庭、街道社区、社会资源单位等,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有针对性地推动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突出问题,搭建常态化育人平台和活动载体,为学生参与文化学习、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社会实践、课后服务等提供全方位条件保障。遗憾的是这么重要的文件出台,我们的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根本没有引起重视。这才是真正让人感到心酸的地方。
一、阅读内容 P67—80,(五、召开公开研讨会;六、学校向社区开放——校外人
师道研习吖
2024-11-07 21:58: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