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影响教育》读书打卡②20241113
他们的笑声更加频繁,话语间偶尔夹杂着几句含糊不清的嘟囔,手指的动作变得有些夸张,仿佛在空气中描绘着看不见的图案。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反应变得迟钝,但对朋友的玩笑和调侃却异常敏感,常常以一种夸张的、戏剧化的方式回应,使得周围的人也被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所感染。
小酌微醉,回到家里,习惯性地选择了一部外文电影《惊奇队长》,漫不经心地应付着工作的电话和微信,翻阅了《48 反对一种“精致”的“伪科研;49警惕一种“伪教育”:遮蔽真相:50教师渐进性课改的可能打开方式》,然后意识朦胧地分享几句言不由衷或者醉后真言。
书中写到:所谓的“伪科研”,一是过于注重过程材料的完整性,二是过于注重对呈现材料的对应性解释。三是过于注重对经典个人特殊案例的分析。课题研究多数都是属于不得不做的“伪科研”,只有不断摒弃这种装点门面的假精致,才能迎来充满希望的真成长。无奈何我们活在当下,总要做一些与心与愿违的事情后,才能把最后的精力用在追求教育的真理上。久而久之,在摒弃了许多虚伪的,繁杂的,琐碎的应酬之后,我们学会了怎样遵守本心。
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过左是错误的,过右也是错误的,中立也会被人诟病。“伪科研”不可取,“伪教育”更不可求取。过于渲染教育的快乐,就遮蔽了生活的苦难;过于渲染美好与爱,就遮蔽了人性的丑恶;过于渲染个人主义,就遮蔽了自我的不足与缺陷。教育要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向美,但是这种对美好、善良与成功、自主的追求,一定是基于真实的向善、向上和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