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影响教育:给教师88个批判式思考》读书打卡⑪20241122 “思考81 莫要小瞧‘基础题'”。分层教学既有科学道理,也有现实需求。实施起来却有其相对的复杂性,很多的课题都在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研究。一个小小的分组都有一定的学问,文中提到的按照学生成绩从好到差分为ABC三个层次,但是研究表明,如果逆向分组效果更好,这样不会让学困生有我们是C等生的悲观情绪。至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什么层次的试题,是需要因时、因人而异的,不可简单的一概而论。一个学生在某一具体 学科进程上的差异性教学反映,绝不是给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贴标签、下结论。 “思考82 如雪的教育改革:‘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几轮课改,都是欲说还休,一言难尽之感,作者用“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来类比是很形象的。尤其是前面轰轰烈烈的改革行为被新的领导“一刀切”后带给整个地区教育改革的伤痛是很严重的,有的打回原型,有的“孔雀东南飞”,有的踽踽独行。更多的主管领导是怕涉足于教育改革,观望、徘徊,以前期调研为名,到他离任都没有走出第一步,对教育的伤害可想而知。我们当地最近十年招考的教师很多人连课改为何物都不知道,用传统的讲授加网络课件,构建了一种半生半熟的课堂样式,拖着芸芸众生完成基础教学课程。无力感爆棚。 “思考83 学科课堂的生活化改造:现实的选择与可能的道路”。我也缺乏国际视野了,连芬兰的“现象教学法”也是第一次听说。专门问了AI—— 芬兰的现象教学法(Phenomenon Based Learning),也称为“跨学科学习模块”,是一种注重跨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围绕学生日常生活所能接触到的“场景”或“现象”来选择学习目标,通过课程设计引发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现象教学法的特点包括: 真实性和情境性:现象教学法源于真实情境中的现象,根据日常现象确定研究问题,强调真实性和情境性。 学习者驱动的自主学习:与项目式学习相比,现象教学法更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育人理念:现象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育人理念,体现了芬兰对未来能力需求的教育应对。 跨学科教学:通过事先确定一些主题,围绕这些主题,将相近的学科知识重新编排形成学科融合式的课程模块,在同一模块中囊括经济、历史、地理等各种跨学科的知识。 合作探究:在现象确定后,学生需要根据要研究的现象确定研究问题,并在后续的研究中,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横贯能力:芬兰现象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的七大横贯能力,包括思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文化素养及互动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等,以应对未来变化的世界。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现象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像是一位“旁观的军师”,要去观察每个学生的个别需求,并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支持。 芬兰的现象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它试图通过跨学科的合作探究活动,解决基于生活现象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思维影响教育:给教师88个批判式思考》读书打卡⑪20241122 “思考81
师道研习吖
2024-11-23 01:34:5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