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4月8日,44岁的慈安太后突然去世,慈禧坐在床前的小矮凳上,脸上虽然挂

语陌泣离过去 2024-06-26 17:45:50

1881年4月8日,44岁的慈安太后突然去世,慈禧坐在床前的小矮凳上,脸上虽然挂着泪痕,但是她却兴奋的对身边的李莲英说道:“慈安终于死了,大清国以后都是我说了算,对不对?” 李莲英低着头不敢说话,却适时的咳嗽一声,慈禧会意,皇室一族来人了 “你们来了?” 慈禧朝跪在地上的诸王大臣说,“皇母皇太后暴崩,把我吓了一跳,顾不得病着,赶了过来。四十多岁的人,说没就没了,谁能想得到。先前可是什么都没有准备,现在出了大事,要什么也没有。” 诸王大臣都明白,先前由于太后们还年轻,并没有想到太后会暴崩,也就没有准备后事,现在出了事,未免手忙脚乱。 由恭亲王领头,军机处拟了治丧礼仪,一切还都是照着老法子办。 慈禧审阅好,其他都照准,只有一条例外,那就是自己不持服,也就是不穿孝服。 按说,慈安皇太后早先的身份是皇后,慈禧皇太后早先的身份是贵妃,慈禧应该为慈安赐服。 慈禧不持服,引起了朝野的猜测,有一种传说竟说慈安是中毒而死。 大格格听到了这些议论,进宫来见慈禧。 有好长时间不见大格格了,值此大丧期间,慈禧见了她很高兴,问长问短,过了一会儿才扯到慈安的大丧上。 “太后,你老人家为什么不持服呢?大家议论很多。” “好。不愧是我的大格格。” 慈禧伤感地说,“现在就只有你还敢和我说些心里话。唉,儿子死了,儿媳本来就和我不是一条心。现在慈安太后崩逝,我还能和谁说说心里话,真正成孤家寡人了。不过呢,幸好还有大格格你,我总算还有一个说话解闷的人。” 大格格看看慈禧,见她眼含泪水,一副伤心的表情,知道她心里难过。 “我知道,我不持服,会有很多人议论。” 慈禧的脸色渐渐激动起来,“可是,谁知道我的心里的苦处?” 慈禧在大格格面前诉起苦来: “大格格啊,你不知道我年轻时进宫的难处。秀女一当就是一两年,不见天日。后来慢慢地熬出来了,可见了皇后还是低人一等,还得下跪,我就不能有出头之日吗?我为先帝做的事还少吗?我为大清朝做的事还少吗?我是穆宗的母亲,我是太后,可你们为什么还要强迫我以贵妃的身份为皇后持服?不,我不能持服。” 大格格叹了口气。 慈禧的话在理,也符合典制,可总觉得还是应该有所表示才对。 慈禧看出了大格格的心思,安慰她说: “你放心,我不持服,但我对皇母皇太后的崩逝会有适当的表示。” 讲到这里,慈禧问道: “你在外面听说了些什么没有?” 大格格毫无保留地把她听到的传说都讲了出来。慈禧听了后慨然道: “真是人言可畏。别人不知道,你是知道的。这一段我一直病着下不了床,都是皇母皇太后临朝听政,我自身都难保,还能有精力去干那种事吗?” 大格格一想也是。 这一段时间以来,慈禧崩漏不止,太臣们束手无策,幸亏无锡薛福辰见机行事,使了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方子,才把这病给止住了,然而身体虚亏是不言自明的了,慈禧还有什么精力来策划投毒。 再说慈安宫中,太监、宫女一大堆,不用说都是心腹之人,慈安又是机智过人,谁想下手投毒也是妄想。 外面的人不明了宫中的体制,妄自乱猜,真是可笑。 慈安的葬礼依制而行,慈禧虽然没有持服,但却穿了一件极素白的旗袍,胸口别了一朵黑花,也算是尽到了礼数。 慈安崩逝,慈禧只有强打精神,扶着病体临朝听政。 好在这时李莲英寻觅到了一根千年何首乌,由于蒸煮不得法,把何首乌蒸成了一大团稠汤,慈禧服用以后,顿感神清气爽,身体也渐渐康复,精力充沛,头发乌黑,原来的几根白发竟都变白为黑。 千年何首乌,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是长生不老药啊!慈禧为此十分关照李莲英。要说呢,李莲英也是极聪明的人。 进宫之前,听说慈禧喜欢新式的发型,于是他走遍江北、江南的妓馆,学习各种发型的梳理,几年下来,竟成为高手,一下子被慈禧看中,成了慈禧身边的得力太监。几年下来,慈禧竟离不开他了。 身体好了,慈禧心中很是高兴,后来奕诉陪着她和光绪去三海游赏。 三海挨着宫禁,是禁苑。爱新觉罗氏虽然是在马背上以十三甲杖取天下,但进北京后,也很喜欢皇宫跟前的这三海。 走进三海、慈禧登上金鳌玉蝀桥,只见桥栏杆上的石雕小狮子残缺不全。 这座桥是乾隆时整修的,当时仿照卢沟桥上的石雕群狮,在这座桥的栏柱上也都雕装了群狮造型。 远看是一根栏柱上一个石狮子,近看都是狮下有狮,狮中有狮,甚至于大狮子耳朵里都会藏着一个小狮子。 人们常说这样一句歇后语,“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不清”,其实这座桥上的石狮子也是一样数不清。 慈禧看看桥两端的金鳌、玉蝀两座牌坊,也都显得很旧了。她似乎是随意地说: “这桥该修了。” “喳!”恭王赶紧答应一声,但下面却没词了。

0 阅读:94
语陌泣离过去

语陌泣离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