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海在“辛酉政变”中是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诉的联络人,故而在政变成功后便以有功之

语陌泣离过去 2024-06-18 11:43:49

安德海在“辛酉政变”中是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诉的联络人,故而在政变成功后便以有功之臣自居。慈禧听政后,安德海阿谀逢迎、狡诈势利、跋扈乖张的本性暴露无遗,但慈禧依然中意他,把他当作心腹。 安德海善于察言观色,他能从慈禧的言行、表情,甚至语气中探知太后的需要。自“匪患”平定后,慈禧放松下来开始消遣,听戏的瘾也上来了,安德海很快便在颐和园搭建了一座戏台,召集梨园弟子,演戏数日。 但临时搭建的戏台总比不上圆明园的戏园子,数代皇帝花费无数心血建成的圆明园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令慈禧无限伤感。 圆明园中有她的少女时光,也培育了她的政治美梦,如今再也没有机会重温旧梦了。 安德海见慈禧情绪低落,便知太后想起了辛酸的往事。他想逗太后开心,便在太后想听戏的时候将戏班子带进宫,在体元殿的台子上演唱。 长春宫经咸丰帝改建,拆除了宫门及前宫墙,将原启祥宫后殿体元殿改为穿堂殿,加盖三间后改为戏台。但随便将民间的戏班子带进后宫唱戏,有违宫规。 慈安太后是主掌后宫并严守宫规之人,她几次警告安德海,但安德海都置若罔闻。 慈安太后不愿因这件事影响自己与慈禧的关系,也就不再追究。 如果安德海仅限于在后宫耍小聪明、偷巧卖乖,炫耀自己的能耐也就罢了,怎料他生性招摇、恃宠而骄,还常常仗势欺压大臣,甚至连皇亲也不放在眼里,就是同治帝也要让他三分。宫中其他人更奉他如太后一般。 慈禧有时高兴,连咸丰帝遗下的龙衣也赏给安德海。 御史贾铎素性耿直,听说安德海擅权越矩,深感义愤,便上奏弹劾。 他在奏折中不便指斥慈禧,只说“太监妄为,请饬速行禁止,方可杜渐防微”。 慈禧阅后下了一道懿旨,责成总管太监认真严查,如太监有不法等情,应交由总管太监举发,否则将革退总管太监,还要从重治罪。 内外臣工见了此旨,都称太后从谏如流,称颂声不绝。 实际上,慈禧是把难题转移给了总管太监,但总管太监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动安德海一根汗毛! 安德海在宫中为非作歹,人尽皆知。一些想求慈禧又苦于无引荐的官吏,总是设法打通安德海这一关节。 安德海便借机贪赃敛财,私结朝臣。 最出格的是,同治七年(1868),安德海极为高调地娶了一房妻子,慈禧特地赏赐白银千两、绸缎百匹,京城大为震动。 一天,同治帝正在乾清宫的上书房读书,安德海带着一帮人在殿外大声喧哗。 同治帝逮住这个机会,狠狠地训斥了安德海一顿,并罚他在台阶下跪了一个时辰。 事后,安德海向慈禧倾诉一肚子委屈,慈禧不仅不训斥他,反而还护着他,责怪同治帝小题大做。 类似的不快之事在恭亲王奕诉身上也发生过。一天,奕诉就江南的督军人选问题进宫请示慈安太后,慈安认为军中事务还是先去向慈禧请旨为好。 于是,奕诉便前往西宫,当他走到西宫门口时,碰到了安德海,安德海竟佯装没有看见,大模大样地径直走进宫去。 奕诉心中愤愤不已,谁料到了宫门外又被太监们拦住,说太后有事需稍事片刻。 他只得强压怒火在宫门外候着,直到天色将晚,还不见传见,询问才知原来是安德海在殿内陪太后闲聊。 奕欣气得直跺脚,火冒三丈地走出宫去,见了醇郡王便说:“安德海这狗奴才如此无礼,我非杀他不可!” 奕诉对安德海恨之入骨,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处罚他。同治八年(1869),同治帝满十四岁,慈安太后开始张罗他的婚事,找来奕诉商议。 恰巧慈禧因小恙在慈宁宫静养,奕诉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向慈安和同治帝奏称安德海贪赃枉法、越分专权。最终,三人达成共识,准备请慈禧严惩安德海。 安德海对朝中这三位核心人物的私密会见却不以为意。 他依旧横行不法,在外面拉拢官员支持慈禧,有很多大臣加入了慈禧一党。慈禧的拥护者一天天增多,安德海的权力也随之增大,越来越膨胀的他丝毫没有觉察到自己处境的变化。 慈禧清楚,慈安作为先帝的皇后、现今的东宫太后,名义上她的地位仍在自己之上,要惩处几个太监宫女,完全可以自行裁断。 慈禧为此提醒安德海:“小安子,东太后那边,你得小心些,在外面不要太招摇,当心犯在东太后手里,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安德海感激慈禧对他的关心,随即又假装气呼呼地说:“再怎么说,皇帝还是咱们太后的皇帝,东太后再有手段,也大不过主子您。依奴才看,东太后进一步,主子就得进两步,决不能退半步。不然,奴才担心皇帝真会被东宫拉过去。”

0 阅读:38
语陌泣离过去

语陌泣离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