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解放军连续出重拳,日方极力想要隐藏的武器,被中方发现了。
日方仍不悔改,中方的反制持续升级,解放军报更是连续发文,措辞之严厉堪比“讨贼檄文”。众所周知,中方发出如此严重的警告是非常罕见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论性质恶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日本近年来加速扩军,谋求获得“先发制人”远程打击能力的“狼子野心”,全都被我们看在眼中,对此我们不得不防,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日本野心勃勃,谋求"先发制人"军事能力
近年来,日本军事建设的底层逻辑已发生根本性转变,表面看,其动作集中在装备更新和防御体系强化,但细究各项举措,实则围绕"远程打击""主动毁伤""战略威慑"三大核心构建进攻性战力,想要逐步形成"先发制人"的实战能力。
最直观的证据,是日本本土远程攻击武器的密集部署,从采购美制AGM-158B增程型空对地导弹、"战斧"巡航导弹,以及自主研发射程900公里的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再到未来计划部署的自研高超音速导弹。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不仅采购现成装备,还投入资源研发国产型号——例如将12式导弹改进为"一弹多用",既能打军舰又能打陆地目标;高超音速导弹采用双锥体滑翔弹头与火箭助推器组合,具备机动变轨能力,显著提升突防效率。

这些武器的共同特点是:打击范围远超“自我防卫”的需求,具备“率先发起打击”的能力。
除装备外,日本的作战体系构建同样指向主动进攻,海上自卫队以"出云"级航母为核心打造打击群,虽名义上是"多用途护卫舰",但直通甲板、适配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设计,使其实质已成为轻型航母;
至于配套的潜艇编队、境内超过1000座弹药储备库、陆续发射的光学与雷达成像侦察卫星,以上这些举措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侦察-决策-打击"链条:通过卫星等手段掌握目标动向,利用航母战斗群、远程导弹和核潜艇实施快速突袭,再依托分散的弹药库维持持续打击能力。
不难看出,有太多证据可以表明,日本正在“军事松绑”这条道路上一路狂奔,正在朝着最危险的方向前进。

日本野心膨胀,美国的怂恿撺掇
无论是日本的军事扩张,还是高市早苗的野心暴露,其背后始终离不开美国的怂恿撺掇,日方跳得再高,也无非是“投其所好”罢了。
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从战略需求看,美国将日本视为干预亚太事务的"前沿棋子",尤其在对华博弈和台海问题上,需要日本充当"马前卒"分担压力;从现实操作看,美国通过"松绑"与"喂食"双管齐下,一步步诱导日本突破战后限制。
所谓"松绑",是对日本突破和平宪法的默许与纵容,美国一方面要求日本增加防务开支,另一方面对日本发展进攻性武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本质上都是为日本打造远程打击能力"递刀子"。
所谓"喂食",则是将日本绑上美国的战略战车,以"共同防御"为名行"利益捆绑"之实。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公开宣称"日本有必要进一步增加防务投入",并暗示其未来可能像韩国一样拥有核潜艇,不加掩饰地诱导日本在军事上更深度依赖美国,进而成为美国亚太霸权的"付费打手"。
日本右翼势力敏锐捕捉到这一信号,首相高市早苗等人更是将"台海有事等同于日本有事"的论调包装成"忠心表态",本质上是通过迎合美国需求,换取其对日本突破和平宪法、成为"能战之国"的支持。
当然,做美国的“马前卒”,代价就是日本要心甘情愿当"炮灰",当前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加剧,但仍存顾虑时,日本就要在前线分担压力——无论是为美军提供基地,还是直接参与军事行动,日本都被视为"消耗对手"的理想选择。
而日本右翼势力则借机膨胀野心,试图通过配合美国战略重拾"军事大国"地位,这种各怀鬼胎的勾结,最终将日本推向危险边缘。

日方若听不进去忠告,中方不介意"杀鸡儆猴"
对于美日的勾结,中国的克制与警告始终建立在底线思维之上,但若日本执迷不悟,将军事基地作为干涉台海的跳板,甚至对中方力量发起攻击,那么解放军的反击必将是迅猛且彻底的。
换句话来说,若日方始终听不进去忠告,我们也不会放过这个"杀鸡儆猴"的机会,用一次彻底的反击,打破美国的战略幻想。
从实力对比看,中国具备对日本境内军事目标实施精准打击的能力,日本当前的军事布局存在明显软肋——过于依赖美国。
若日本本土成为战场,美国是否愿意直接介入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历史上美国多次在盟友遭打击时"袖手旁观",日本若成为"前线炮灰",很可能面临"被抛弃"的风险。
为了促成这种结果,中国的反制策略必然是"快、准、狠":以日本军事基地为主要打击目标,通过战术导弹、五代机编队和高超音速武器实施饱和攻击,不仅摧毁直接威胁源,更通过"非军事化"手段彻底消除其再次挑衅的可能。

这种反击不仅是军事层面的回应,更是对"台海问题不容外部干涉"这一底线的庄严宣告——任何试图将日本绑上战车的势力,都将为其鲁莽行为付出代价。
在这样的决心面前,日本正在走的道路,毫无疑问是一条充满风险的歧途,若日方仍执迷于充当美国的"马前卒",甚至妄图通过军事冒险重拾旧梦,那么等待它的必将是历史的严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