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行业惊现上市公司神操作
近半个月,东方雨虹多次出售旗下资产,引发市场关注。新快报记者注意到,该公司不仅面临下游客户回款困难,也出现对上游供应商付款延迟的情况。双重压力之下,今年已多次进行债务重组。
在公司经营承压之际,实控人李卫国的举动也引发外界担忧。最近一年半,他通过推动高分红并同步减持股票,累计套现超过22亿元。此举虽缓解了其个人股权质押压力,却与公司整体资金紧张的处境形成反差。在业绩低谷期实施大规模套现,可能削弱公司应对行业复苏的资源基础,也引发市场对其长期经营能力的疑虑。若市场环境未能好转,东方雨虹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自2024年第一季度以来,东方雨虹营收与净利润持续双双下滑。
抵债房产难出手
为“回血”连环折价出售
11月12日晚间,东方雨虹发布公告称,为盘活资产、加快资金回笼、改善资产结构并优化公司财务状况,拟出售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通过购买取得并持有的部分不动产。标的资产包括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及杭州市江干区(现上城区)的商铺与办公用房,共计7宗。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易实为亏损出售。相关资产账面原值为5239.28万元,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809.4万元,账面净值约为4429.9万元。然而,本次出售价格仅为1849.04万元,不足账面净值的一半,预计将形成资产处置损失约2580.85万元,这一金额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10%以上。
这已是东方雨虹近半个月第二次出售旗下资产。该公司曾于10月28日发布公告,拟将出售其及下属子公司部分资产,交易标的资产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英泽路8号院4号楼的两套不动产。这两套标的资产的账面原值为5061.55万元,已计提折旧或资产减值准备593.85万元,账面净值为4467.7万元,但最终成交价格仅为2313.08万元,同样为折价出售。
新快报记者注意到,这些被出售的资产中有不少是东方雨虹通过“以房抵债”方式从下游房企收回的抵债资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方雨虹在承受下游回款压力的同时,自身也延迟对上游供应商的支付。这种两头承压的资金状况,已成为其今年多次债务重组的主因。
就在10月底宣布出售资产的同一天,东方雨虹披露了债务重组进展。其公告显示,由于部分下游客户无法以现金还债,为加快债权回收、实现资金回笼,2025年第三季度,东方雨虹作为债权人取得部分下游客户已建成的住宅、商铺、办公用房等资产,用于抵偿欠款,相关债权账面价值共计约1.99亿元。其中,已过户房产对应债权账面价值为1.08亿元,未过户已售出或已抵出资产对应债权账面价值为9071.92万元。此外,该公司作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抵出抵债资产或自有房产用于抵偿公司欠款,相关债务的账面价值共计2493.15万元。
此前的8月1日,东方雨虹在公告中透露,今年上半年该公司作为债权人的债务重组账面价值达8.39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3.37%;作为债务人的债务重组账面价值为5856.33万元,占比0.23%。
“以房抵债”的资产普遍流动性弱、需求小,针对折价出售带来的损失等问题,新快报记者向东方雨虹寻求进一步回应,但未能获取超出公告的详细信息。该在回复中仅表示,相关交易所得款项将用于公司日常经营。
公司营收净利双降,仍斥巨资出海并购
作为建筑防水行业龙头,东方雨虹的业务与房地产行业深度关联。受地产行业周期性调整及建材市场整体下行的影响,该公司自2024年第一季度以来,持续呈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情况。数据显示,该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同比下滑5.06%;归母净利润8.10亿元,同比下降36.61%。
为应对房地产行业变化带来的冲击,东方雨虹近年逐步调整业务结构,主动收缩了对部分地产大客户及施工类直销业务的依赖,导致工建直销收入明显下滑。与此同时,该公司加大了对零售市场、非房业务及下沉市场的拓展力度。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工程渠道及零售渠道收入共计114.06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4.06%。
在业务调整的同时,东方雨虹于今年7月发布了产品调价通知,防水涂料、美缝剂和瓷砖胶等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调。然而,此次涨价并未有效带动盈利能力回升。该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5.19%,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4.80%,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该公司表示,这主要受产品价格因素影响。2024年下半年该公司根据市场情况下调了部分产品价格,尽管今年下半年已发布涨价函,但三季度整体产品价格较去年同期仍相对较低,从而影响毛利率水平。
除国内市场策略调整外,东方雨虹还加快了海外市场布局。据公开报道,上半年,该公司以4.3亿元完成对万昌五金建材和康宝香港的收购,进入香港市场;下半年再次斥资约8.8亿元收购智利建材零售企业Construmart的全部股权。这两笔收购均存在一定溢价,合计形成商誉约7亿元。
实控人套现降质押,上市公司却高负债压身
在业绩承压的背景下,实控人李卫国的资金状况引发外界担忧。东方雨虹于2024年12月31日发布公告显示,李卫国及其一致行动人股份质押率高达77.98%。彼时,其未来一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为3.21亿股,对应融资余额达15.83亿元,其中近半年的到期规模就达2.89亿股,融资余额13.83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凸显。
为缓解高质押压力,李卫国自2025年起通过“高分红+减持”组合方式回笼资金。2025年8月至10月,其减持公司股份4632.87万股,套现5.44亿元;叠加最近一年半累计分红超17亿元,其合计获现超过22亿元,恰好覆盖2024年末到期的15.83亿元质押融资。截至10月16日,其与一致行动人持股总数降至4.95亿股(占总股本20.74%),累计质押股份降至2.12亿股,质押率相应回落至42.86%。
更值得关注的是,李卫国的资金问题已牵涉上市公司合规层面。8月11日的公告显示,北京证监局对东方雨虹出具警示函,指出该公司于2023年2月至2024年5月,通过销售人员借款、财务人员转账等方式向李卫国提供资金合计6950万元,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尽管相关款项已于2024年5月全部归还,但该公司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进一步暴露出实控人资金链紧张对公司治理的负面影响。
公司业绩跌至低谷的背景下,实控人高分红并同步减持股票是否将影响公司自身现金流、加剧偿债压力,并削弱未来业务转型的投入能力?对于上述问题,东方雨虹回应新快报记者称,现金分红不会影响该公司正常的营运资金需求,并强调业务与渠道模式变化已从根源上改善应收账款问题,持续优化经营现金流;同时预计下半年回款高峰将增强现金流入,为流动性提供支撑。
不过,东方雨虹的实际经营情况并不如回应中那般乐观。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上半年有所提高,达到50.22%。短期借款达61.5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5.19亿元,长期借款为9.74亿元,合计有息负债高达86.47亿元。尽管账上货币资金为37.64亿元,但资金缺口仍接近50亿元,流动性压力显著。
与此同时,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总额仍高达92.95亿元,回款效率未见根本改善。今年1月至9月,该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总额达6.88亿元,进一步反映出资产质量与现金流方面所面临的潜在风险。
■新快报记者 梁茹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