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武侠剧,高手 “运功疗伤”“隔山打牛” 看得人热血沸腾;刷到养生视频,又有人说 “练气功治百病”——到底啥是内功?气功真能 “发功”?今天咱们不扯玄的,用史料 + 科学说透!
一、先拆误区:武侠里的 “内功”,和现实根本不是一回事!
很多人对 “内功” 的印象,全来自小说和影视剧:
仿佛只要 “打坐运气”,就能浑身是劲、甚至隔空伤人。
但翻遍古籍就会发现:
• 内功古称 “吐纳”“导引”,核心是呼吸 + 姿势训练,比如调整呼吸节奏、配合动作活络身体,目的是强化脏腑功能;
• 气功更简单,就是 “调息(调呼吸)+ 调身(摆姿势)+ 调心(静下来)”,分太极拳这类 “动功”,和打坐这类 “静功”。
说白了,二者都是传统养生方法,不是啥 “超能力”!

二、3 个证据告诉你:内功和气功,真不是编的!
1. 【5000 年前就有了!】历史不会骗人
青海马家窑文化遗址,挖出过 5000 年前的彩陶罐 ——
罐身上刻有疑似 “服气吐纳” 的人像(张嘴调整呼吸的姿势),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养生行为痕迹。
再往后:
• 东汉华佗创的《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等动作,本质是 “动式内功”;
• 南宋流传的《八段锦》,如今仍是老人晨练的热门选择,属经典内功流派;
• 清代《内功四经》,系统记载了 “经络行气” 的训练方法,强调 “心意贯穿骨节” 的发力逻辑。

2. 【科学拆解】“内劲”“气流感”,其实能解释!
别觉得 “内功” 玄乎,现代研究早把它拆透了:
• 所谓 “内劲”:不是 “隔空发力”,而是神经控制肌肉的整合劲—— 通过长期训练,让中枢神经系统更精准地驾驭肌肉张弛,实现 “聚全身气力于一点”,太极 “四两拨千斤” 正是这种力的传导技巧体现。有研究指出,其爆发原理与肌肉高频振动相关,但核心是神经对力量的调控能力;
• 气功的养生效果: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年研究显示,坚持练八段锦的人群,肺活量平均提升 18%,脊柱侧弯发生率降低 35%。原理在于呼吸调节激活神经肌肉反射,改善循环与放松状态,类似冥想的生理效应。

3. 【争议里的真相】经络虽没 “解剖出来”,但有用!
有人说 “经络没在身体里找到,肯定是假的”——
但别忘了:
• 针灸已被全球 100 多个国家纳入医疗体系,其疗效得到世界卫生组织认可;
• 瑜伽 “三脉七轮” 与中医经络同属东方能量理论体系:前者侧重横向能量中心,后者以纵向经络为主,虽体系不同,但均指向 “生命能量运行” 的跨文化认知。
这些发现说明,“行气” 感可能是神经肌肉协调产生的生理感知。
三、普通人能练吗?记住 2 点,别踩坑!
想试试内功气功?不用找 “大师”,国家体育总局早将其规范化为 “健身气功”,普通人在家就能练:
• 推荐入门:易筋经、六字诀(网上可查官方教学视频),其中六字诀以呼吸配合发音调试身体,简单易学;练时别刻意追求 “气感”,以身体舒适为度;
• 警惕骗局:凡是说 “包治百病”“能发功治病”“练完能隔空打人” 的,全是假的!真正的内功气功是循序渐进的神经肌肉训练过程。
互动时间
你身边有人练过八段锦、太极拳吗?有没有发现身体哪些变化?
评论区聊聊你的观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