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LS9登陆央视舞台:当汽车成为中国智造的"国家名片"
这一回,央视把科技晚会的舞台,直接搬到了黄浦江上的"天鲲号"挖泥船上。
没有传统的聚光灯和观众席,取而代之的是激光、无人机和水下航行器共同构建的科技盛宴。所有人都在惊叹这种前所未有的演出形式时,一个信号已悄然释放:中国最硬核的科技,正从实验室走向台前,成为大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
而在这场国家级的科技秀中,一辆名为智己LS9的汽车,作为唯一的汽车品牌代表,与舞者同台表演,抢尽了风头。它的亮相,不仅是一次品牌曝光,更是一个时代的注脚——智能汽车,已正式成为"中国智造"硬实力的重要名片。

智己L6
一、从"天鲲号"看风向:科技话语权的悄然转移
"天鲲号"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它是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造岛神器"。
把晚会办在这样一艘国之重器上,本身就极具象征意义。它宣告着中国的科技自信,不再需要依赖传统的舞台来包装,而是可以在真实的、硬核的科技成果上直接展示。
晚会现场,与智己LS9一同亮相的,还有陪伴老人的情感机器人、水陆空三栖的哪吒机器人,以及用于观测太阳耀斑的卫星。这些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科技产品。
但智己LS9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一款面向大众的民用消费品。它能与这些国家战略级工程并列展出,这表明智能汽车在今天,已不再仅仅是代步工具。
它被提升到了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度,成为"国家智能体"的一部分。这标志着科技的话语权,正从遥远的实验室和太空,悄然转移到我们日常生活中能摸到、能开上的产品上。

二、不止是"露个脸":智己LS9的技术底气
智己LS9能站上央视的舞台,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实打实的技术硬实力。它在晚会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在不经意间展示着自己的"内功"。
车顶那个看似像露营探照灯的装置,其实是一套集成了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的智能感知系统。它能360度无死角地感知周围环境,并根据路况、行人甚至舞台表演的需要,自动调节光线和探测范围。
这不是简单的硬件堆砌,而是软件与硬件深度融合的体现。
晚会重点介绍的"线控底盘"技术,是智己LS9的核心王牌。简单来说,就是车轮的转向、驱动和制动,不再依赖传统的机械连杆,而是通过电子信号来精准控制。
这带来了颠覆性的操控体验:
• "螃蟹"横向移动:车辆可以像螃蟹一样平行于车身方向移动,在狭窄的胡同里错车、或者在侧方停车时,能轻松"横着"进去,极大提升了停车便利性。
• 原地掉头:在直径仅为5.3米的空间内就能完成360度原地转向,对于长度超过5米的大型轿车来说,这简直是"神技"。
• 灵蜥爆胎稳定技术:这是真正关乎安全的黑科技。即使四个车轮全部爆胎,车辆依然能保持车身稳定,甚至可以安全地高速过弯,彻底解决了高速爆胎失控的世纪难题。
这些技术听起来像科幻电影,但智己已经将它们变成了现实。方向盘和踏板未来可以收起来,实现真正的无人自动驾驶,也不再是遥远的梦想,而是基于现有线控技术可以预见的未来。

三、从LS6到LS9:智己的高端市场组合拳
智己LS9的高调亮相,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智己品牌战略布局的关键一步。
市场数据显示,智己新一代LS6销量火爆,连续两个月销量破万,10月更是创下新高。这证明智己在30-40万价格区间已经站稳了脚跟。紧接着在11月推出旗舰车型LS9,恰好赶上年底的购车旺季和政策优惠窗口期。
这两款车一前一后推出,构成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 LS6负责走量,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认知度。
• LS9则作为品牌旗舰,拉升品牌高度,展示技术实力。
更重要的是,这次央视在黄金时段用近半小时的篇幅报道智己LS9,相当于国家媒体为其背书,向全国观众做了一次最权威的"推荐"。这比任何广告都更有说服力,为智己在高端市场的竞争中,注入了一枚重磅砝码。

四、汽车登台:一个时代的结束与开始
过去的科技晚会,主角通常是院士、科学家、卫星、火箭和精密仪器。汽车,尤其是民用汽车,很难登上这样的大雅之堂。
智己LS9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转变。
这并非智己在"蹭热度",而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智能汽车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集大成者——它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集成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先进制造等众多前沿技术。
它的技术含量和战略意义,已经足以让它与国家战略工程并肩而立。
当一辆汽车能够在国家级的科技舞台上,与卫星、机器人同台竞技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汽车品牌的崛起,更是中国智造话语权的悄然更迭。
科技的焦点,正在从少数人才能接触的尖端领域,转向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这恰恰说明,中国的科技实力已经强大到可以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比任何宏大的工程都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民生温度。
总的来说,智己LS9在央视的亮相,是一次技术实力的展示,更是一次行业地位的宣告。它告诉我们,未来的汽车,将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中国科技创新的移动名片。而这,或许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