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国正常换装霹雳16,印媒称是被他们逼的,我们军工发展自有节奏

10月上旬,印度多家媒体集中报道“中国在边境方向加速换装霹雳-16”,并援引DRDO“技术分析”称,此举是因为印方已掌握

10月上旬,印度多家媒体集中报道“中国在边境方向加速换装霹雳-16”,并援引DRDO“技术分析”称,此举是因为印方已掌握霹雳-15E残骸中的“核心算法”,北京担心技术外泄才被迫提前升级。短短几天,“印度逼出中国导弹更新”的说法被反复转载,甚至进入部分西方评论圈。将新闻事实与公开资料对照即可发现,所谓“被迫换装”更像一场自编自演的叙事:中国空军按计划导入新一代空空弹药,与边境摩擦节奏并无因果关联,而印度手中那几枚早已“脱敏”的十年前出口弹,也远构不成可以撬动对手日程的“技术金矿”。

首先要澄清的是时间线。早在2022年珠海航展,霹雳-17的等比例模型就已亮相;2023年末,国内航空期刊在报道西南试验基地时,首次出现“新型远距弹”与歼-16D协同试射的照片;再到2024年军工战线“十四五”中期评估,官方文件明确写入“超远程、抗干扰、网络化”导弹型号将在2025年前完成IOC(初始作战能力)。今天所谓“霹雳-16换装”,不过是这一公开计划的自然节点,与10月印媒热炒几乎零重叠。把正常迭代描述成“情急升级”,既缺乏证据,也忽视了中国空空导弹“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固定节奏。

其次,印度声称“破解算法”的依据,主要来自2025年5月边境冲突后获得的十余枚霹雳-15E残骸。然而DRDO内部报告承认,可捡回的部件多为壳体、电缆与少量制导头碎片,连双脉冲发动机的点火时序控制模块都已在战损中自毁。更关键的是,霹雳-15E本就是2015年定型的出口降级版:射程被限制在145公里以内,导引头阵面减少约20%的T/R组件,数据链采用民用级加密,燃料配方亦与自用版不同。

想通过这些“十年前公开货架技术”反推解放军现役算法,如同拿着简化版教材去猜高考试题,难度不言而喻。中国国防部在回应中只淡淡一句“外贸型号早已多次公开展示”,已点破对方“考古式研究”的局限。

技术代差决定了这场争论的基调。当印日团队还在为霹雳-15E的180毫米导引头直径惊叹时,中国西南某风洞正在测试无翼布局的霹雳-17,射程指标已突破500公里;而同系的霹雳-21被曝采用三脉冲发动机与氮化镓有源阵,配合空警-500中继制导,可对千里外的预警机实施“狼群”饱和攻击。导弹迭代周期从方案冻结到IOC仅需18个月,相当于美国AIM-260项目的一半时间,这种速度源于国内半导体、火箭燃料、仿真软件等整条产业链的同步升级。换言之,即便印度真的“看穿”了十年前的出口弹,也无法追上中国军工“研发-量产-改进”三线并行的快车。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印度舆论为何热衷把自身塑造成“技术倒逼者”。一方面,5月空战中阵风战机被霹雳-15E在超视距外击落,对空军士气打击持续发酵,国内亟需“找回场子”的叙事;另一方面,DRDO年度预算正值议会审议,展示“缴获成果”有助于争取更多拨款。于是,“残骸研究—算法破解—迫使中国升级”的链条,被包装成可向上级与民众交代的“精神胜利”。然而,连参与评估的日本专家也私下承认,拿到手的只是“被自毁程序清洗过的空壳”,所谓“91%抗干扰成功率”更多来自实验室推测,而非可复制的工程文件。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空空导弹竞争早已超越单件武器对抗,成为体系与体系的较量。霹雳-15E能在南亚上空改写规则,依托的是ZDK-03预警机、歼-10CE有源相控阵雷达与Link-17数据链构成的“侦-控-打”闭环;印度阵风即便换装国产“阿斯特拉”MK2,若缺乏同类体系支撑,仍难摆脱“看得近、打得更近”的被动。中国按照自己时间表推出霹雳-16、霹雳-17,并非担心某段代码外泄,而是要在下一轮电磁频谱战争中继续保持“先敌发现、先敌发射”的窗口优势。把这场系统性升级简单归因于“残骸压力”,既夸大了残骸的价值,也低估了军工规划的自主性。

结论并不复杂:中国空军换装新型空空导弹,是写在公开规划里的既定动作,与印媒宣称的“技术胁迫”没有因果关系;印度基于霹雳-15E残骸得出的“破解”说法,既被出口型号的脱敏设计所限,也被缺乏关键硬件的现实所困。现代军工竞争的核心永远是工业基础与科研投入,而非几枚战损弹片带来的心理安慰。当外界还在咀嚼十年前的“外贸版本”时,中国的风洞、微波暗室与数字仿真平台,早已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天空——那里的规则,由明天的导弹决定,而非昨天的残骸。

评论列表

ucz
ucz 11
2025-10-27 21:55
阿三放着“先进”流星导弹不用??为啥非要仿制中国的霹雳—15??咋说呢??
不曾许诺
不曾许诺 9
2025-10-26 23:02
印度是一头沉睡的蛆
用户36xxx91
用户36xxx91 4
2025-10-26 20:32
是十五国内版。
ZJW
ZJW 1
2025-10-26 20:25
死三儿嘴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