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攥着 10 万预算想选台新能源家用车,翻遍测评、跑遍 4S 店,最后还是卡在了 2026 款宝骏悦也 Plus 和吉利星愿之间 —— 我猜不少朋友都有过这种 “越对比越迷茫” 的经历。这两台车价位咬得死死的,但给人的感觉完全是两个路子:悦也 Plus 像个精力旺盛的 “户外玩伴”,方方正正的造型透着个性,还特能装;吉利星愿则是个贴心的 “城市管家”,内饰精致又智能,开着舒服还省心。其实哪台都不差,关键就看 “你的日常用车,更需要哪份贴心”,顺着平时开车的场景捋一捋,答案很快就清楚了。


先看第一眼的 “眼缘”,两台车直接把 “个性” 和 “温和” 分成了两半。宝骏悦也 Plus 一亮相就自带 “吸睛 buff”,方方正正的车身像个缩小版硬派越野车,机舱盖、车窗、车尾门几乎都是平的,线条直愣愣的特别利落,停在小区停车场里,一眼就能从一堆 “圆润小车” 里把它揪出来。新出的 “逐日橙” 配色尤其亮眼,阳光底下看像裹了层橘子糖,开去网红打卡点,不用特意找角度,随手拍张照都能发朋友圈;“超影灰” 则更低调些,透着股沉稳的潮范儿,男生开也很搭。细节上也藏着小心思,车头四个点的日行灯点亮后像 “小眼睛”,灵动又有辨识度;车尾贯穿式灯组晚上亮起,老远就能认出它。最让人惊喜的是,原厂还预留了行李架和侧梯的安装位,想后期加装点装备,把它改成 “露营专属座驾”,完全不用大动干戈,对喜欢折腾的年轻人来说,这股 “可改造性” 太对胃口了。



再看吉利星愿,画风一下就柔和下来了,浑身找不到一点锋利的棱角,像块被精心打磨过的鹅卵石。封闭的车头配着造型圆润的大灯,看着特别亲切,就像邻居家脾气好的大哥开的车,没什么距离感。车身侧面线条流畅,悬浮式车顶让整台车显得更轻快,不会有 “小车身显笨重” 的尴尬。它的车漆颜色也走 “温柔挂”,“冰淇淋白”“薄荷绿” 都软软糯糯的,开在市区里,透着股 “岁月静好” 的劲儿。这种设计不惊艳,但特别耐看,哪怕每天看、每天开,也不会觉得腻,很适合不想 “张扬”,就想安安静静通勤的朋友 ——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想让车子成为 “焦点”,舒服顺眼才最重要。



坐进车里,“实用” 和 “精致” 的差异一下就出来了。宝骏悦也 Plus 的座舱走 “踏实规矩” 路线,中控台方方正正的,空调按键、音乐切换键都摆得整整齐齐,开车时想调个温度,不用低头找,凭手感就能摸到,分心的功夫都省了。手经常碰到的地方,比如门板扶手、仪表台上方,都用了软乎乎的材料,摸上去不会有硬塑料的廉价感,冬天手放上去也不凉。2026 款最明显的升级是那块 12.8 英寸的中控屏,比老款大了一圈,显示也更清晰,导航时地图上的小路名、加油站标识都看得明明白白;滑动操作时反应也快,不会有 “点一下卡半天” 的着急感。车机系统也贴心,顶部有个 “灵犀岛” 提示条,来电话、导航转向的信息都在这儿显示,不用切来切去看界面。语音识别也聪明了,上次我用方言说 “把空调调低两度”,它居然听懂了,开车时想调功能,动动嘴就行,不用腾出手来操作。最让我惊喜的是 “露营模式” 和 “小憩模式”,周末去郊外露营,按一下 “露营模式”,车内灯光会调暗、空调保持微风,躺在后排休息特别舒服;平时午休想在车里眯一会儿,“小憩模式” 会自动把座椅调至半躺,还会设置闹钟,完全不用自己折腾。

吉利星愿的座舱则像个 “移动数码屋”,核心就是那块搭载 Flyme Auto 系统的大屏幕,这也是它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这套系统的操作逻辑跟智能手机差不多,桌面上的导航、音乐卡片可以随便挪位置,想把常用功能放首页,拖过去就行,上手没一点门槛;动画效果也顺滑,切换界面时不会有卡顿,用着特别爽。Flyme Link 手车互联功能更是 “刚需”,上次我手机上没听完的 podcast,一上车就自动续播了;手机里的导航路线,坐进驾驶位就同步到车机上,不用再手动输入地址,对手机不离手的年轻人来说,这种 “无缝衔接” 太贴心了。内饰氛围也透着精致,“天镜白” 配色的内饰,搭配浅灰色装饰条,看着特别清爽;座椅缝线、装饰条的接口都处理得很整齐,完全不像 10 万级小车的做工。细节上也很讨喜,抽屉式的手套箱比翻盖的好用,拿东西不用弯腰;中控台下的镂空槽能放手机,还带无线充电,随手一放就能充电,不用插线折腾。

聊到空间,两台车的 “拿手好戏” 也不一样。宝骏悦也 Plus 的优势全在 “高度” 上,我 1 米 8 的身高,坐在前排头顶离车顶还有一拳多距离,不会觉得 “顶头”;后排更惊喜,头顶空间比前排还宽裕,坐久了也不会有压抑感 —— 看了数据才知道,后排头部空间居然有 1061 毫米,难怪这么敞亮。后备箱也很 “能装”,常规状态下 385 升的容积,日常去超市买一周的菜,三大袋东西扔进去还能再塞个背包;把后排座椅放倒后,空间直接飙到 1715 升,上次我把山地自行车不拆轮子就塞进去了,还顺带装了帐篷、睡袋,完全不像台小车的装载能力。周末带家人去郊外露营,全套装备装进去妥妥的,不用再纠结 “什么东西带不下”。



吉利星愿的空间则赢在 “精打细算”,最实用的就是那个 70 升的前备箱。别看它小,用处可大了 —— 刚打完球的脏鞋子、湿毛巾,扔在前备箱里不会弄脏车内;买的生鲜肉、冰淇淋,放进去也能和其他东西隔开,不用担心串味。车内的小储物空间也多,门板储物槽能放下保温杯 + 折叠伞,中控台下的储物格能放停车卡、钥匙,随手用的小物件都有地方放。后排空间也够用,2650 毫米的轴距让膝盖离前排座椅有两拳距离,坐久了也不会觉得 “蜷腿”;最贴心的是后排中间地板是平的,上次带爸妈和孩子出门,孩子坐在中间,脚不用踩在凸起的地方,舒服多了。它就像个 “收纳高手”,把每一寸空间都用得明明白白,日常家用完全够了。



开起来的 “手感”,也藏着两台车的 “性格”。宝骏悦也 Plus 看着 “硬”,但开起来特别灵活。75 千瓦的电机,起步一点不肉,早晚高峰在学校门口跟车,电门轻轻踩一点就能跟上前面的车,不会有 “慢半拍” 的着急感;在老小区狭窄的胡同里转弯,车身短的优势特别明显,一把就能拐过来,不用来回倒腾。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 “通过性”,上次去郊外的山坡,有段非铺装的土路,坑坑洼洼的,我还担心会刮底盘,结果开过去一点事没有 ——1726 毫米的车身高度不是白给的,遇到烂路不用小心翼翼躲。底盘是前麦弗逊后扭力梁,调校得偏软,过减速带时不会有 “硬碰硬” 的颠簸,坐在后排的家人说 “比以前坐的小车舒服多了”。续航也踏实,401 公里的版本,我每天通勤 50 公里,充一次电刚好能撑一周;周末开 300 公里去隔壁市玩,到地方仪表盘还剩 100 多公里,完全不用担心里程。北方冬天冷,它有电池低温加热,上次零下 5 度的时候,满电跑了 350 公里,衰减不算夸张,不用天天充电。


吉利星愿开起来则透着 “温顺”,特别适合市区代步。它的 “11 合 1” 电驱听着玄乎,其实就是把电机、电控这些部件集成在一起,目的就是为了省电 —— 我每天通勤同样 50 公里,它的电耗比悦也 Plus 低一点,一个月下来能省不少电费。动力有两种选择,日常用基础版就够了,起步平顺,在市区里跟车、变道都很灵活;偶尔想 “加速超车”,切到运动模式,动力也能跟得上,不会有 “肉” 的感觉。底盘是它的亮点,高配车型用了后多连杆独立悬挂,上次走一段有井盖的路,车屁股没有多余的弹跳,车身特别稳,坐在后排的爸妈说 “比以前坐的小车稳多了”。充电速度也快,找个快充桩,半小时就能充到 80%,上次我在服务区吃顿饭的功夫,就补了 200 多公里续航,不用等太久。

最后再捋一捋:如果你的日常是 “想折腾、爱户外”—— 比如周末喜欢去露营、探小众景点,或者家里人高、需要大空间装东西,那宝骏悦也 Plus 的个性造型、能装的空间、实用的配置,估计能戳中你;要是你更看重 “精致、省心”—— 比如每天就市区通勤、喜欢智能科技,或者在意车内的舒适感,那吉利星愿的 Flyme Auto 系统、精致内饰、平稳的底盘,会很适合你。感兴趣的朋友建议亲自到线下门店试驾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