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世界第二大“飞机坟场”:在河南这个小县城,停放了3000架退役战机

你听说我国有3000多架退役战斗机集体“消失”,会不会以为它们被拆成了废铁?其实在河南平顶山的鲁山县,有一座号称亚洲最大

你听说我国有3000多架退役战斗机集体“消失”,会不会以为它们被拆成了废铁?其实在河南平顶山的鲁山县,有一座号称亚洲最大的航空储备中心,也是世界第二大“飞机坟场”。这些曾经的“空中雄鹰”正在这里进行着另一种形式的坚守。

驱车进入鲁山境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绵延数公里的机场护栏。

透过缝隙能看到令人震撼的场景:成百上千架歼-6、歼-7战斗机整齐排列,银灰色的机翼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这里存放着从1950年代到1990年代的主力机型,堪称人民空军的“活化石博物馆”。

这些战机退役后要经过严格流程才会来到鲁山:首先拆除机密设备和武器系统;然后进行防锈封存处理,关键部位涂抹特种油脂。最后编号归档,按机型分类停放。保管人员形象地比喻:“就像给老战友办理退休手续,既要安顿好,也要随时准备重新征召。”

鲁山机场之所以成为首选,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地处内陆,空气干燥,减缓金属腐蚀;地形平坦开阔,适合大规模停放;铁路网络发达,便于战时机群转运。

这些看似“养老”的战机实则保持着战备价值。在特定封存技术下,它们能在短时间内恢复作战能力。2018年央视曾报道,某部在演习中启封的歼-6仍能正常起飞。更令人惊叹的是,部分机体被改造为无人机靶机或导弹载机,在军事科技领域焕发第二春。

除了战备价值,这些退役战机还在延续着自己的使命:部分状态良好的被移交航空院校,成为教学用具。有些捐赠给军事博物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关键零部件拆解后用于现役战机维修。在吉林某航空学院,一架在鲁山封存过的歼-6如今被学员团团围住,机械系王教授说:“它们是最好的教具,比教科书更直观。”站在鲁山机场的观景台上,看着排列整齐的战机群,仿佛在阅读人民空军的成长日记。从仿制到自主研发,从防御型空军到战略空军,每架战机都承载着一段峥嵘岁月。

这些沉默的钢铁雄鹰或许不会再翱翔蓝天,但它们用特殊方式守护着祖国的领空。它们不是冰冷的钢铁,是几代空军官兵的青春记忆,更是国家安全的备份力量。在这个意义上,鲁山不是战机的终点站,而是它们另一种形式的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