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果不其然。 复航一开,东航这条线直接被同行称作“铁人项目”,班表一出心里咯噔。

果不其然。 复航一开,东航这条线直接被同行称作“铁人项目”,班表一出心里咯噔。 商务客猛增,客舱几乎满载,印度籍旅客占大头。 香水味、香料味和机餐味搅一起,很多人全程戴着口罩。 走道像高速服务区,来回换座聊天的多,厕所门口常年排长龙。 想眯会儿?呼叫铃一片齐响,乘务推车走走停停。 语言也卡壳。“water、cold、hot”混着来, 有的还动不动“call your manager”,小事也要升级处理。 座椅靠背、行李架、阅读灯,一个个叫人来调, 客规不熟 + 表达不顺,解释一遍不行得三遍。 餐食更难。素食、清真、无葱蒜、无蛋奶……细分一大堆, 预订口径又不一,机上核对像点名,短程航班时间被挤爆。 有人长时间盯视女乘务,情绪成本比体力还高。 既要微笑服务,又得随时评估风险,精神绷得很紧。 别急着贴“素质”标签,这里有系统性难题: 语言、文化差异叠加高上座率,流程设计跟不上复航强度。 怎么破?先把沟通补齐。加配英语/印地语乘务, 登机前滚动播“机上礼仪短视频”,把规则讲在前面。 呼叫铃做分级响应,设“取水站+自助垃圾袋”, 走道聊天礼貌劝返,厕所使用限时提示,减少堵点。 餐食改前置。App多语言勾选,登机口二次确认, Jain/纯素/蛋奶素用图标区分,机上就不再逐个解释。 还得给乘务撑腰:增人手、配除味喷雾和清洁补给, 关键航段设“安保位+男乘务”搭配,情绪关怀跟上。 我的看法很简单:航线能飞就该飞,但规矩要硬、服务要细。 把流程做实、把差异讲清,别让赚钱线飞成“惩罚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