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不怕,甚至期待再次跟中国发生战争?因为日本设想的是中日发生战争后的战场要么在中国境内,要么在朝鲜半岛,不是在日本本土。 最近日本的操作可真是让人看不懂又看不透。 防卫预算连着几年往上涨,2023年直接飙到创纪录的6.8万亿日元,还忙着研发射程能覆盖邻国的远程巡航导弹。 嘴上喊着自卫,实则频频炒作“台海有事”、“朝鲜半岛危机”。 那算盘打得,隔着东海都能听见响。 有网友吐槽:“日本这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以为还能像以前那样把战场挪到别人家门口?” 也有网友觉得:“背后有美国撑腰,驻日美军基地摆着航母核潜艇,日本才敢这么嚣张吧?” 要搞懂日本这波迷之操作,得往回扒扒历史老底。 把战场推到别人地盘,可不是近几年才冒出来的,妥妥的祖传手艺。 时间拉回1894年的甲午战争,当时日本舰队主动在黄海找北洋水师的麻烦,硬生生挑起海战。 陆军那边则顺着朝鲜半岛一路往北打,直接冲到了中国辽东半岛,整个仗打下来,战场从朝鲜半岛蔓延到中国东北,炮火连天的地方全在别人家门口,日本本土却连一颗炮弹的影子都没见着。 后来北洋水师也想过迂回一把,去袭击日本沿海给对方点颜色看看,可架不住装备跟不上、补给又掉链子,最后只能无功而返。 这场仗让日本彻底摸清了门道:只要把战场锁定在中国大陆及周边,自己家就能安安稳稳,还能趁机占别人的地盘、薅别人的资源,补充打仗的消耗,简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把这套套路玩得更溜了。 关东军在沈阳偷偷搞了个柳条湖事件,借着这个由头直接动手,没花多少功夫就占领了整个中国东北。 接下来的日子里,战场全程都在中国境内,日本列岛安然无恙,却靠着疯狂掠夺东北的煤炭、钢铁和粮食,把自己的战争机器喂得饱饱的,为后来进一步扩大侵略打下了基础。 为啥日本现在还敢抱着这套老思路不放? 说白了,一是地理上有天然优势,日本列岛和亚洲大陆之间隔着东海、黄海,相当于有了一道海洋屏障,觉得冲突起来,陆地和近海先打起来,自己能躲掉麻烦。 二是有美国背书,驻日美军在冲绳、横须贺这些地方建了不少基地,航母、核潜艇、隐形战机样样都有,日本觉得这些力量能把冲突拦在门外,自己顶多当个后方补给站。 这些年日本不断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一会儿说要提升自卫能力,一会儿又砸钱搞远程导弹,其实都是强化在别人家门口动手的能力。 既想在冲突一开始就盯着台海、朝鲜半岛方向搞打击,又想确保自己本土离战火远远的。 甚至有消息说,日本还暗中推演过,到时候靠着美军的情报和海空掩护,在我国沿海或朝鲜半岛搞精准打击,再用本土的防空反导系统拦截零星反击,算盘打得那叫一个精。 可日本显然是低估了现在的局势,也误读了历史经验。 当年它能轻易把战场推到中国境内,是因为那时候的清政府积贫积弱,双方国力、军力差距大到离谱。 但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当年任人拿捏的样子了,国防工业体系完备,航母、远程导弹这些大杀器接连亮相,区域拒止能力更是今非昔比。 真要是冲突起来,就算初期战场在台海或朝鲜半岛,中国也有能力突破那道海洋屏障,直接打击日本本土的军事目标和战争潜力。 更关键的是,现代战争早就不是以前那种占地盘的模式了。 信息战、网络战、经济战会同步开打,就算炮火没直接落到日本本土,它也扛不住。 要知道,日本是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90%以上的能源和原材料都得靠进口,一旦冲突爆发,海上运输线被切断,国内工业立马就得停摆,民生经济也会跟着瘫痪。 不用直接开打就让你垮掉的打击,可比炮火攻击还致命。 美国现在跟日本搞军事同盟,说白了也是为了自己的印太战略,真要是局势失控,美国未必会为了日本不惜一切代价。 当年日本靠战场外移搞侵略,最后不还是遭到盟军反攻,本土挨了原子弹轰炸和大规模空袭,付出了惨痛代价? 现在的国际秩序早就变了,那种想靠牺牲别人安全换取自己苟安的做法,根本行不通。 日本抱着百年前的老算盘不放,觉得能复制当年的成功,说白了就是格局小了,也没看清时代的变化。 日本要是继续抱着侥幸心理搞军事扩张、挑衅周边,最后只会自食恶果。 至于这盘老算盘最后能不能打响,答案其实早就写在历史里,也藏在当下的局势中。 对于这件事,您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