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段永平真是我辈楷模!在美股市场赚得盆满钵满,转头就把真金白银投回祖国教育事业,这

段永平真是我辈楷模!在美股市场赚得盆满钵满,转头就把真金白银投回祖国教育事业,这份格局让人由衷钦佩。 2025年11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官宣,段永平与学校教育基金会签署协议,捐赠2.2亿元用于理工综合体建设和前沿学科发展。这距离他10月31日向江西水利电力大学捐赠1万股茅台股票,仅过去11天。短短一个多月,两笔大额捐赠接连落地,让这位“中国巴菲特”的公益之心再次引发关注。 段永平的捐赠从来不是盲目撒钱,背后藏着深厚的情感联结。他的母亲彭建华1951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曾赴江西水利电力大学任教,父亲段锡明也长期在该校任职。 这次捐赠的两所学校,正是父母求学与工作的地方,而此前捐赠的浙江大学是他的本科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是他的研究生母校。这种“念亲恩、报母校”的捐赠逻辑,让每一笔钱都带着温度,也让公益变得更具人情味。 支撑这些捐赠的,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精准投资。2025年三季度披露的13F报告显示,他管理的H&H投资持仓市值达146.8亿美元,其中苹果股票占比60.42%,持仓市值88.69亿美元。 从2001年0.8美元抄底网易赚得百倍收益,到2015年天使轮投资拼多多斩获近600亿回报,再到2025年4月抄底英伟达两天赚6.3亿,他的投资收益累计超1200亿人民币。这些海外市场赚来的真金白银,最终源源不断流向国内教育领域,形成“海外获利—反哺国内”的良性循环。 这种循环让人联想到任正非的华为模式,同样是海外市场盈利,华为侧重技术研发反哺产业链,段永平聚焦教育扶持人才培养。两者路径不同,但核心都是把海外收益用在国内发展的关键领域。 在部分企业追求海外上市转移财富的当下,这样的选择更显珍贵,也为企业家群体树立了标杆——真正的成功,不仅在于赚多少钱,更在于把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 网友对此的看法褒贬不一。有人留言说,赚外国人的钱办中国的教育,这才是真格局;也有人质疑,捐赠不过是为了避税或作秀。但翻看段永平的公益履历,这种质疑站不住脚。 从2006年联合丁磊向浙大捐赠4000万美元创下当时高校最大单笔捐赠纪录,到2023年向浙大再捐10亿,20年来他的捐赠总额已超20亿,且从未借捐赠炒作自己。更难得的是,他2011年就在北师大设立“永平自立贷学金”,倡导“助人自立”,让受助者在诚信还款中培养责任意识,这种模式比单纯的助学金更具长远意义。 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之年,国家正大力推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和前沿学科发展。段永平的捐赠恰好精准契合这一趋势,北师大的理工综合体、江西水利电力大学的教育专项基金,都聚焦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这不仅是个人情怀的表达,更是企业家对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让公益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 从投资逻辑来看,段永平重仓的苹果、伯克希尔等公司均是长期价值投资的典范,而他的公益选择同样带着“长期主义”思维。教育是最慢的公益,需要数十年才能看到成效,但他一坚持就是20年。 随着2025年三季度他减持部分拼多多、英伟达股票,有网友猜测他可能会有更多捐赠计划,毕竟对他而言,“市值只是暂时的,真正有价值的是把钱用在能创造未来的地方”。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