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84年,一位军嫂怒气冲冲将军官丈夫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军嫂质问丈夫道:“你

1984年,一位军嫂怒气冲冲将军官丈夫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军嫂质问丈夫道:“你堂堂一个战斗英雄,怎么能欺骗我!这么做对得起我们的家人吗?“ 1984年4月,昆明军区收到一封让所有人震惊的法院传票,收件人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等功臣杜海山。这位战斗英雄竟被自己的妻子告上法庭要求离婚,理由是他每月工资72元却只给家里6元。当所有人都认为这位英雄存在作风问题时,谁也没想到真相会如此催人泪下。 杜海山是解放军129师的一名副班长,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表现卓越,荣获一等功和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战后他赴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讲,成为当时无数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一位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的女大学生李卫平听到杜海山的英雄事迹后心生仰慕,主动展开追求,两人结为夫妻。 婚后的生活却并不如外人想象的那般美满。李卫平独自肩负起家庭重任,不仅需要赡养自己的父母,还要照顾杜海山的双亲,并抚养孩子。更让她难以理解的是,随着杜海山因战功晋升为副连长,工资提高至七十二元,但他寄回家的钱却仅有六元。李卫平多次询问杜海山工资去向,但他总是谎话连篇,不肯说出自己其余工资的下落。 心中疑云日益浓厚,李卫平开始怀疑丈夫可能移情别恋,对家庭已不再投入真心。她甚至请出”亲友团”来给杜海山做思想工作,但杜海山始终不愿意将自己工资的下落说出来。不堪忍受这种心灵折磨,她决定向法院提交离婚诉讼。 军区方面对此事特别重视,毕竟当事人是在反击战中流过鲜血的功臣,如果处理不好,对军队的形象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面对上级领导的询问,杜海山只是低着头,一言不发。杜海山告诉首长:“我以我的党性做担保,绝对没有做出对不起党和国家的事情,对我的妻子也是问心无愧”。 开庭那天,杜海山和妻子李卫平准时来到法院。李卫平在法庭上声泪俱下,向法官陈述结婚五年来的生活困苦,特别是夫妻分居、独自抚老养小的艰辛。她哽咽着说,这些困难都能忍受,真正无法忍受的是杜海山从来没有尽过家庭义务。 面对妻子的控诉,杜海山却一句话都不说,他低着头,甚至不敢看向自己的妻子。当法官要求杜海山说出真相时,他反问能否不将原因讲出来,称这是个人私事。法官严肃告知,若是跟这场矛盾的产生有关系,就必须如实告诉法庭,否则将判定李卫平胜诉。 在法庭上,杜海山只好说出真相:“我还要养11个家庭啊!”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了。原来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杜海山所在的战斗班共有12名战士,被赋予炸毁越军谅山大楼的艰巨任务。 班长在战前动员会上沉重地告诉大家:“这次任务九死一生,我们无法保证每个人都能平安归来。无论谁牺牲了,活下来的人都要肩负起照顾牺牲战友家庭的责任。”杜海山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发誓:“如果我有幸活下来,我一定会替牺牲的战友照顾好他们的家人!” 战斗异常惨烈,杜海山在一次冲锋中被敌人炮弹击中,浑身是血倒在血泊中。经过数小时抢救,他成为全班12人中唯一的幸存者。苏醒后得知战友们牺牲的消息,杜海山心如刀绞,泪水汹涌而出。他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守护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 从此,杜海山开始将自己的工资和补贴等收入分为12份,其中1份留给自己维持生计,其余11份则寄给战友们的家庭。这个承诺他默默坚持了五年,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杜海山平时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但他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当真相大白后,妻子李卫平听到杜海山的解释后知道丈夫承担了这么大的责任,当即表示不离婚了。法庭内所有人都被这位战斗英雄的事迹深深感动。他的事迹被报道出来后,很多好心人纷纷捐款,善款达到80多万,但杜海山却一分也不花在自己身上,全部捐了出去。 之后,李卫平也主动分担丈夫的责任,将自己的工资同样分成了12份,和丈夫一起履行对牺牲战友的承诺。这对军人夫妻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战友情深,什么是军人的担当与责任。 杜海山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仅在战场上勇敢无畏,在和平年代同样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忠诚与担当。他对战友的承诺,对牺牲战友家属的无私奉献,展示了军人的高尚品格。他用一生的坚持证明了什么叫作一诺千金,什么叫作军人的责任担当。 一个简单的离婚案背后,藏着11个家庭的血泪往事和一位军人的铁血承诺。杜海山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战友情深,什么是军人担当。你认为在那个年代,杜海山的选择是对是错?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这种两难的选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