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已经开始外延。欧洲在荷兰的带头下已经加入了战局。 现在欧盟内部已经放出话来了,只要中国不肯屈服,那么他们就将使用工具箱里面的所有工具。 这就是要掀桌子了,要动用最后的底牌了。 那么美国还有欧洲,他们的最后底牌是什么呢? 当然了,最后的底牌肯定是战争,用军事手段。 但是毕竟现在说这些话的是经济界的人士,欧美军方人士并没有开口。 说白了,经济界喊着“掀桌子”,其实是自己的筹码快攥不住了——所谓“工具箱里的所有工具”,翻来覆去还是那几套老把戏,根本算不上什么“底牌”,更像是黔驴技穷前的虚张声势。荷兰带头往前冲,心里打的全是ASML的算盘,可这算盘早就被戳破了。 欧盟嘴里的“工具”,核心就两件:半导体领域的极限封锁,和贸易层面的霸权式反制。荷兰去年就跟着美国,把ASML的EUV光刻机对华出口门槛抬到最高,甚至连DUV光刻机的部分型号都要“审批报备”;欧盟贸易委员更是放话,要把“国际采购工具”“贸易防御工具”绑在一起用,说白了就是给中国企业贴“不公平竞争”标签,动辄加征反倾销税、设市场准入壁垒。可他们忘了,2023年欧盟对华出口的高端机械里,有37%是半导体设备的配套零件,自己先掐断供应,首当其冲受损的是欧洲本土的设备厂商——ASML去年对华营收跌了19%,荷兰经济大臣私下找中方斡旋的次数,比公开表态的次数还多。 这些所谓“工具”,早被中国摸透了套路,甚至反过来倒逼出了自主突破。就说光刻机,欧美以为锁死EUV就能卡死中国高端芯片,结果中芯国际用DUV通过多重曝光技术,硬是量产了7nm芯片;华为Mate 60 Pro一上市,直接打了欧美“技术封锁起效”的脸。贸易反制更别提了,欧盟之前对中国光伏产品搞双反,结果中国光伏企业转头攻克了TOPCon技术,成本降了20%,现在欧洲光伏电站80%的组件还是来自中国,只不过从直接进口变成了经东南亚组装,绕开限制的同时,还抢了欧洲本土组件厂商的订单。 经济界人士急着喊“动底牌”,本质是扛不住国内的压力了。美国制造业通胀率连续6个月高于预期,本土芯片企业缺了中国的稀土永磁体,生产线开工率连70%都达不到;欧洲更惨,德国汽车对华出口量今年跌了12%,奔驰、宝马在华工厂的产能都在收缩,车企大佬们天天围着欧盟贸易委员要说法,逼得他们只能放狠话“施压中方”。可这狠话根本吓不到人——真要“掀桌子”,欧洲先得掂量自己能不能承受后果: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断了中国的稀土、新能源组件供应,欧洲的新能源转型、汽车产业升级全得停摆。 至于“战争是最后底牌”的说法,更像是自我壮胆。现在跳出来说话的全是财长、贸易代表,美军参联会主席、欧盟军事委员会主席连个声音都没有,为什么?因为没人傻到要为一场贸易争端动武——中国的国防实力早不是当年,区域拒止能力能覆盖周边海域,真要军事对峙,欧美讨不到半点便宜。经济界拿“战争”当噱头,不过是想把水搅浑,逼中方在谈判桌上让步罢了。 说到底,欧美这波操作就是“纸老虎装凶”:能用的经济手段全用上了,没占到便宜,反而自己被反噬,只能靠喊狠话、提“战争”来撑场面。可贸易博弈拼的是实力和耐力,不是谁的嗓门大,他们越急着“掀桌子”,越说明自己快坐不住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