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京肿瘤医院一名医生被揭露,竟然在过去14年里,偷偷为支付不起医

如梦菲记 2025-07-25 12:16:17

2019年,南京肿瘤医院一名医生被揭露,竟然在过去 14 年里,偷偷为支付不起医疗费用的病人垫付钱款,并谎称是慈善捐款,直到医院在 2019 年进行账目检查时,才揭开了这个秘密,此人正是南京肿瘤医院的席玮医生。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9年冬天,南京肿瘤医院财务系统升级,例行的账目核对中,一个微小却反复出现的异常引起了注意。   多名癌症患者的账户中,出现了一笔笔标注为“捐款”的入账记录,但追溯来源,捐赠人信息却一无所获。   捐款既不来自合作的慈善基金,也未经过医院公益项目,似乎是凭空冒出的,这些款项数额不大,有几百,也有几千,却极为稳定地出现在不同患者的账户之中,财务科无法解释,只能上报。   院方调派专人顺着每一笔入账记录进行回查,调查过程缓慢而谨慎,转账来源的痕迹几乎被刻意隐去,资金流经过多次中转后才汇入医院账户。   种种迹象最终汇聚到一个人的名字上——席玮,介入科副主任医师,这个结果让调查人员一时无言,随即被送上管理层桌面。   席玮,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一名主治医生,2005年成为治疗组组长,他从医十几年,勤恳低调,口碑良好,鲜有争议。   而这场调查,意外揭开了他隐秘生活的一角——一段无人知晓的长期善举,自2005年起,他以个人名义,匿名为多名患癌病人支付住院费用,时间跨度长达十四年。   这份坚持没有开始的仪式,也没有对外的宣扬,席玮在初入行时,目睹过太多家庭因为费用问题而被迫放弃治疗。   医院的病房里充斥着焦虑、遗憾与无奈,病人蜷缩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家属愁眉紧锁,孩子蹲在门外发呆,父亲拿着病历在楼道抽烟,他心里明白,医生不是万能的,有时候连对生命的尊重都敌不过一张缴费单。   一开始,他试图直接资助这些患者,但收钱的病人总是心怀愧疚,婉拒或退回款项,即便说明无意图报答,也往往遭到婉拒。   久而久之,他想出了一个办法——通过收费处向患者账户转账,备注为慈善捐赠,病人们看到入账,只以为是社会机构的资助,从未追问来源,安心接受。   这一模式被他默默坚持下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每个月发工资后,他只留下最基本的生活开销,其余款项分批汇入不同患者的账户中。   他的妻子得知此事后,并未反对,反而选择与他一同节俭,将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帮助病人。   夫妻二人生活并不富裕,却始终不曾动摇对这件事的认同,他们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记录,也从未告诉亲友,唯有银行流水知晓他们的轨迹。   有一年春节,一位患有癌症的孤寡老人依然躺在病床上,家属早已不在身边,他生活拮据,住院费所剩无几,席玮把家中原本计划购买年货的五千元取出,直接汇入老人的账户。   老人收到消息后长久地盯着病历发呆,不断向医护表示感谢,说这笔钱来得太及时,那天席玮没有回老家,而是值守在病房内,节日的烟火他未能参与,却从老人的目光中获得了一种踏实与满足。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只是他从不提及,他选择资助的,多为中晚期癌症患者,许多人已无治愈可能。   但他认为,即使不能让他们彻底康复,哪怕是延缓几天痛苦、让家属有机会道别、给老人一个体面的结尾,也值得。   调查揭开他十四年的“秘密工程”后,院方原以为他会推脱责任或解释缘由,但他只是平静陈述事情经过。   他不认为这是一件值得宣扬的事,亦未曾想过因此受到嘉奖,在他眼中,那些微小的捐助,不过是作为医生应尽的一份责任。   消息传出后,同事们哗然,而后肃然起敬,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他的故事,医院也对其进行表彰,这份低调而坚定的善意,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医患之间的关系,也有更多人投入到病患援助之中。   席玮依旧每天准点出现在病房里,查房、写记录、跟进治疗,他仍旧骑着那辆用了多年的电动车上下班,穿着洗得略显旧色的白大褂,他没有变,只是那个藏在账单背后的故事被世界知晓了。   有时候,一件事坚持一年,并不难,难的是在没有任何人知晓、没有任何掌声回应的十四年里,始终如初,他就像医院角落里一盏常亮的灯,平静无声,却温暖人心。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咸宁新闻网——“暖心医生”为病人捐款14年 “谎称”是慈善捐助

0 阅读:1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