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国军副师长李碧光被俘,恰好遇到在延安认识的老同学钱申夫,他马上向钱提出一个请求:我想请你发一封电报给周恩来,内容就八个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4月,长江以南局势动荡,国民党军队陆续败退,解放军第三野战军88师接到渡江命令,开始向江南推进,一次意外的战场遭遇,88师在江浙交界处拦截到一支装备尚可、但行动迟缓的国民党部队。 这支部队没有抵抗,整建制缴械投降,部队番号是第45军312师,副师长李碧光被俘,他身形瘦削,神色从容,没有表现出慌乱。 部队被押往战俘收容点后,负责甄别工作的军官发现这位副师长在审讯中表现冷静,言辞得体,他自称叫李长亨,又说自己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希望联系组织。 然而在中央登记的地下党员名单中,并没有“李长亨”这个名字,他随后又报出一个不为人知的代号——“黎强”,审查工作暂停,等待进一步核查。 几天后,88师补训团的负责人钱申夫来到收容点参与身份确认工作,当他看到李碧光时,两人彼此认出了对方,他们在延安曾是同班同学,一起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朝夕相处。 时隔多年,在战场上以这样一种方式重逢,让钱申夫颇感意外,李碧光表达了紧急请求,希望向周恩来发送一封只有八个字的电报:“我党有无黎强同志?”这一请求引起高度重视。 电报通过三野前委迅速上报,中央随即查阅密档并确认,“黎强”确系我党潜伏在国民党系统中的重要同志,消息传回前线,指示立即将其护送至北平,这封八字电报成为李碧光恢复身份的关键。 李碧光出生于四川安岳,早年接受进步思想影响,1938年在成都地下党的安排下前往延安,进入抗大学习。 他聪明沉稳,成绩优异,毕业后被南方局组织部选中,担负特殊使命,为执行任务,他更名为“李唯平”,后又改名“黎强”,身份信息层层加密,仅有极少数中央领导知晓其真实情况。 根据组织安排,李碧光回到四川,以教书为掩护,寻找进入国民党情报系统的机会,通过朋友牵线,他报考中央军校第七期政治研究班,顺利被录取,后又被分配至中统成都实验区担任助理,逐步进入中统核心。 为了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情报,他不断向上攀升,一次,他成功发现军统内部潜藏人员,并据实上报,得到了上级的信任和重用。 他在中统四川系统工作期间,接触到大量核心情报,他采用极为隐蔽的方式进行传递,例如将情报写在极小的纸片上,藏于香烟中或鸡蛋内,确保不被发现。 这些情报多次帮助地下组织预警,使许多同志得以逃脱搜捕,他还在一次机密文件外泄事件中敏锐识别出涉事人员,为中统内部化解危机立下功劳,职位随之晋升。 他在成都与一位国民党官员的女儿结婚,对家庭真挚负责,却始终未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他身居高位,始终未曾放松警惕,面对日益紧张的局势,他多次建议组织提前转移重要人员。 1947年重庆、成都遭到国民党大规模清剿,他提出以“半数为限”的策略,避免大量无辜牵连,成功保护了大批地下力量。 1948年底,随着国民党准备退守台湾,李碧光被调入第45军312师,担任副师长,他以李长亨的身份继续潜伏,暗中掌控部队动向。 他有意削弱战斗力,减少实弹演练,安排部队修建防御工事,却不组织实战训练,这一做法为后来整建制投降埋下伏笔。 1949年春,李碧光率部从宁杭公路撤退,途中被88师截获,他清楚,战争已经到了最后阶段,继续潜伏已无意义,被俘后,他多次试图通过正规渠道确认身份,但未被重视,直到钱申夫的到来,才有了转机。 电报发出后数日,周恩来亲自批示,将其送往北平,身份获得正式确认,自此,李碧光结束长达十年的潜伏生涯。 他随后加入第二野战军,参与解放西南的作战行动,之后,他调任公安系统和教育领域工作,为新中国建设继续贡献力量。 李碧光一生有多个名字,每一个都承载着使命,他在极端复杂的敌营中默默坚持,用无声的行动换取组织的安全。 他的经历没有喧嚣,也没有宣传,只有在历史的某个节点,那封八字电报像一道光,把他从黑暗中唤回。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潜伏“中统”的红岩特工黎强——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1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