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不保了,2月17日,AI公务员,真的来了!深圳福田首批70名上岗,错误率低于百分之五。全年无休,不用发工资,不用吃饭睡觉,不请假,不偷懒! 体制内原本就面临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这场转变究竟是“危机”还是“转机”? 这些AI“新同事”的本事:公文处理准确率95%以上,审核时间更是直接压缩90%。 过去两小时的活,现在12分钟搞定。 执法记录秒变文书初稿,方言服务,粤语、客家话,统统拿下。 一天处理2000条民生诉求,准确率从70%飙升到95%。 交通调度,实时分析3000路监控,高峰期拥堵时间缩短18%。 深圳打工人狂喜,终于不用在路上干掉一顿早餐了。 招商引资,AI助手筛选企业效率提升30%,还能一键生成领导最爱看的分析报告。 以前拼关系,现在拼AI,这世道真是变了。 效率提升是肉眼可见的,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 AI写材料再好,能get到领导的“微言大义”吗? AI态度再好,能搞定大妈吵架吗? AI万一宕机了咋办?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数据安全问题,这么多敏感信息,万一被黑客“带偏”了,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AI数智员工的上线,直接把人类公务员卷到了怀疑人生。 混日子的瑟瑟发抖,积极上进的也开始琢磨: 以后评优是不是得和AI比KPI?这铁饭碗还能端稳吗? 体制外的人也在看热闹。 考公大军本来就卷到飞起,现在又来了个AI竞争对手,这上岸难度怕是要直逼登天。 国考扩招,编制精简,人才济济,土著名校生、海归硕士一抓一大把。 为了增加上岸几率,全国巡考、曲线救国,无所不用其极。 面试比例增加,专业限制收紧,考公之路,道阻且长。 现在AI又来“添乱”,这铁饭碗,怕是要变成“烫手山芋”了。 其实,AI的到来,也给考公人带来了新思路。 用AI辅助备考,整理热点素材,生成面试稿,效率提升可不是一点点。 之前一晚上的工作量,现在AI分分钟搞定。 与其焦虑,不如学习,与其抱怨,不如适应。 就算上岸了,这铁饭碗也不一定好端。 基层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政策落地,属地责任,哪一项都得操心。 青年公务员,更是处于科层制的最底端,每天和各种人各种事打交道,身心俱疲是常态。 晋升更是难上加难,逐级考核,综合考量,多少人熬到最后,只能无奈佛系。 铁饭碗里的饭,也没那么香了。 地方财政吃紧,公务员降薪的消息时有耳闻。 有些地方,到手工资的一半是绩效,要是绩效没了,收入直接腰斩。 四五千的工资,在一线城市,可能只够温饱。 高房价,高物价,月光族比比皆是。 与其说是AI抢饭碗,不如说是AI倒逼我们升级。 AI不会喝酒,不会拍马屁,但它能干活,而且干得又快又好。 那些只会混日子、躺平的,迟早会被淘汰。 深圳的公务员们已经开始行动了。 龙岗区120名青年干部参加AI培训,学习如何调教AI,把AI变成自己的“赛博秘书”。 与其害怕被替代,不如学习如何驾驭AI。 未来的公务员,需要的是高情商、创造力和驾驭AI的能力。 能调解矛盾,能安抚情绪,能读懂潜规则,这些AI学不来的“人情世故”,才是人类的优势。 写材料不能只套模板,得有亮点;招商不能只拼数据,还得有人脉和创新。 与其和AI抢活,不如学会如何指挥AI,让AI为自己打工。 30年前,铁饭碗被打破,大家下海经商;30年后,铁饭碗依旧存在,但内涵已经变了。 AI的到来,对所有行业都是一次洗牌。 播音员、记者、律师、医生……没有哪个职业可以独善其身。 与其焦虑,不如行动。 找到自己的玩法,持续学习,适应变化,才能在AI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信息源:北青网《深圳福田70个AI公务员上岗?当地回应:是公务员助手 在监护人的主导下开展工作》2025-02-19
铁饭碗不保了,2月17日,AI公务员,真的来了!深圳福田首批70名上岗,错误率低
贺绪云讲历史
2025-02-21 14:25:46
0
阅读: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