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蒋纬国想升上将,求了蒋经国半天,他就是不同意。无奈之下,他想出一损招,穿着军装出席母亲宋美龄的宴会,几天之后,果然被升为上将。 蒋纬国的身世,始终是个谜。 有人说,他的亲生父亲其实是国民党老将戴季陶,而不是大家熟悉的蒋介石。 大量的史料和人证似乎也指向了这个说法。 蒋经国对这个“来路不明”的弟弟始终抱有戒心,兄弟二人表面兄友弟恭,内心却暗流涌动。 1927年,11岁的蒋纬国跟随父亲蒋介石参与北伐。 彼时,他的哥哥蒋经国远在苏联,与父亲处于决裂状态。 蒋经国归国那十年,蒋纬国成了蒋介石眼中的未来掌权者,被重点培养。 最初,他在东吴大学学习物理,后来换专业去文学系,毕业后还去黄埔军校第十期深造军事。 短短几年,蒋纬国完成了从文到武的转变,身上镀满了金,前途一片光明。 1936年,他前往德国留学,成为一名德军少尉,参与了纳粹入侵邻国的军事行动。 这段经历,给他加入国民党军队打下了基础,但也给后来带来了不少争议。 1940年,蒋纬国从美国回到中国,被安排到胡宗南的第一军任职。 这是一个装备精良、位置相对安全的部队。 蒋纬国在这三年里,从排长一路晋升到了营长。 与此同时,蒋经国已在国内站稳脚跟,“储君”之位再难撼动。 或许是意识到自己缺乏可靠的政治资源,又或许是感受到来自兄长的压力,蒋纬国为人处世异常低调。 他曾在回忆录中多次提到自己与普通士兵挤火车的经历。 有一次,他的勃朗宁手枪被一位少将“借”走,对方直到得知他的真实身份后才吓得归还。 还有一次,他因为没给一位上校让座,被对方掌掴,甚至被逼着坐在厕所马桶上。 这些经历,或许是蒋纬国刻意为之的“示弱”,也或许是他无奈的生存之道。 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 蒋纬国被任命为装甲兵团团长,负责督战。 不过,这位新手缺乏实战经验,指挥能力还没达到预期水平。 他指挥的坦克部队被解放军的集束手榴弹炸得瘫痪,甚至连一辆坦克的履带都被炸断,只能丢弃在战场上。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二太子”养的用来改善伙食的野狗“汉奸”。 也成了他缺乏实战经验、沉迷于旁门左道的佐证。 李延年、刘汝明等人担心蒋纬国在战场上出事,又心疼自己的部队损失。 更对蒋纬国指手画脚的做法心生不满,于是联手“做局”,将蒋纬国“请”出了淮海战场。 蒋介石对蒋纬国完全失去了信心。 败退台湾后,蒋纬国先后担任装甲兵总司令等职务,并赴美深造。 1961年,他晋升为陆军中将。 然而,1964年的“湖口兵变”事件,再次阻碍了他的晋升之路。 湖口那场所谓的“兵变”其实就像一场闹剧,装甲兵副司令赵志华的所谓“清君侧”行动很快就烟消云散。 但此事被彭孟缉等人刻意放大,蒋纬国作为装甲部队的负责人,被认为负有间接责任。 外界普遍认为,蒋经国是“湖口兵变”的最大受益者,他可能与彭孟缉联手导演了这出戏。 赵志华保外就医后离奇死亡,更增添了事件的疑点。 蒋纬国从中将的位置上等了14年,才有所突破。 眼看着自己即将年满60岁,如果不能晋升上将,就要面临退役,退休待遇也会大打折扣。 为了晋升上将,蒋纬国上演了一出“卖惨”的戏码。 他在家庭聚会上特意穿了军装,成功吸引了宋美龄的注意。 他跟宋美龄说,自己快要从部队退下来了,以后再也没法穿军装。 在宋美龄的压力下,蒋经国不得不突击提拔蒋纬国为二级上将。 虽然最终获得了上将军衔,但蒋纬国在蒋经国执政时期,始终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 他更像是一个被供养起来的“吉祥物”,而非真正掌握实权的将领。 相比之下,蒋经国的军衔晋升之路则显得异常顺利。 他34岁就成为中将,后又晋升为二级上将,并担任“国防部长”。 蒋介石过世后,他的儿子蒋经国接任了台湾地区的领导职务,算得上是个“军人出身的总统”。 蒋纬国的一生,顶着“蒋二公子”的光环,却始终活在兄长的阴影之下。 他拼命想往上爬,最后还是只在权力的外围打转。
抗战中,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笑道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