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戴笠派出代号“骷髅”的双面间谍准备刺杀朱老总,杨奇清知道后,对旁边的战士说:“我们去把他抓了吧。” 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成为抗日战线上的重要力量。改编后的八路军,由朱德担任总司令,彭德怀担任副司令,肩负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任。 与此同时,杨奇清被任命为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锄奸部部长,开始领导锄奸工作,特别是防范和打击潜伏在内部的敌特分子。 锄奸部的职能不仅包括调查和制止潜伏在八路军内部的叛徒、间谍,还负责建立和维护抗日根据地的治安,协助新政权的建立。 锄奸部的上级领导最初由傅钟、陆定一、杨奇清三人组成,后来扩大为朱德、彭德怀、罗瑞卿、周恒和杨奇清等五人。这个机构是为了保障八路军的安全,并在敌人渗透的情况下进行反击。 就在八路军准备向抗日前线出发的关键时刻,杨奇清的锄奸部接到了一条紧急情报。根据情报,国民党军统局的头目戴笠策划了一个刺杀朱德的阴谋,而实施这一计划的刺客代号“骷髅”,是一个极为危险的双面间谍——既为军统局工作,又与日本特务有着密切的联系。 戴笠通过这一双重身份,精心策划了这场刺杀行动,并指派“骷髅”在黄河西岸的韩城县芝川镇进行行动,准备在朱德经过时将其击毙。 为掩人耳目,戴笠还秘密派出一个行动小组,准备在刺杀行动后将“骷髅”消灭,并用伪造的证据将责任推给日本特务,从而洗脱自己和军统的罪责。 在接到这一情报后,杨奇清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了紧张的反击工作中。为了确保行动的成功,他在芝川镇巧妙地布置了自己的部署。 当时,朱德将经过芝川镇,进行一系列安排,包括接受地方干部的热烈欢迎和款待。杨奇清决定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以迷惑敌人并保护朱德的安全。 在芝川镇镇口,迎接朱德的群众已经准备就绪,热烈的欢迎气氛弥漫开来。就在此时,一名身份神秘的人静静地坐在镇口不远处的二层茶楼窗边,他便是“骷髅”。 此时的他紧张而警觉,手指不时摩挲着藏在腰间的手枪。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刺客,他明白,只有在朱德的车队通过后,他才能完成任务——一枪击中朱德,并趁乱逃离。 茶楼外,戴笠派来的便衣行动小组也悄然潜伏,他们的任务是监视“骷髅”的行动,伺机在刺杀完成后将其除掉,并将所有责任归咎于日本特务,转移民众的注意力。 然而,情况出乎“骷髅”预料,迎接朱德的队伍并没有如他所想的那样庞大与严密。相反,只有十名身着八路军军装的士兵骑马而来,气氛平静且无任何警戒。 这支队伍为首的骑兵大声宣告:“我是八路军战士杨奇清!我们奉命为朱总司令打前站。” “骷髅”感到疑惑,但又迅速意识到,如果他们是为朱德打前站,那么朱德应该很快就会到达这个地方。 杨奇清没有透露朱德的具体到达时间,反而表示感谢并谢绝了当地为朱德准备的宴席,而是马不停蹄地开始检查朱德的下榻地点。在此时,杨奇清巧妙地转移了“骷髅”的注意力,为下一步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尽管“骷髅”心中有些疑惑,但他依然保持警觉,继续等待朱德的出现。然而,这时杨奇清已经通过事先准备的巧妙部署,开始实施其“暗度陈仓”的计划。杨奇清悄然离开芝川镇,迅速乘坐小舟从河岸滑行,驶向与朱德会合的另一个地点。 “骷髅”和便衣行动小组未曾意识到,杨奇清已经成功地引导他们进入了一个圈套。就在他急于寻找朱德下落时,杨奇清已经将朱德一行人秘密地通过渡船送往了另一侧的黄河岸边,避免了任何危险的可能性。 此时,刺杀计划彻底失败。“骷髅”最终被捕,并很快被审讯与枪决。而军统局的便衣行动小组也由于杨奇清的精准部署,被迫隐藏行踪,未能实施原定的计划。这场惊心动魄的刺杀行动,不仅凸显了杨奇清的机智与果断,也显示八路军在复杂战局下的应变能力和决策智慧。 参考资料:刘星宜著. 《杨奇清传》 2006
1937年,戴笠派出代号“骷髅”的双面间谍准备刺杀朱老总,杨奇清知道后,对旁边的
爱吃凉历史
2025-02-18 18:39:34
0
阅读: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