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我军缴获了两挺机关枪,高兴之余,却发现没有合适的子弹可以装配,这时一

熹然说历史 2025-02-17 23:11:24

1943年,我军缴获了两挺机关枪,高兴之余,却发现没有合适的子弹可以装配,这时一位农民拖着粪车赶来,他嘿嘿笑道:“这里可全是子弹!” 1943年,八路军和日军在华北战场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在一次战斗中,八路军将士们奋勇杀敌,终于攻下了日军的一个碉堡,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其中就有两挺崭新的重机枪。那可是了不得的新式武器啊,一挺机枪至少顶一个班的火力。 八路军将士们欢天喜地地把机枪抬回了大本营,摸啊看啊,爱不释手。要知道,重机枪可是步兵连的战斗利器,它射程远,火力猛,制敌能力强。有了这两挺机枪,八路军的战斗力可就大大提升了。大伙儿议论纷纷,都说这下子咱们有力量跟鬼子斗了,一定要把小鬼子赶出去,把失去的土地夺回来。 为了能尽快把机枪派上用场,连长立即下令把机枪拆解开来,检查各个零部件,然后上好机油,确保它们状态良好。弟兄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每个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但是,等把机枪装好后,大家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子弹呢?这么大的家伙,没有弹药可不行啊。八路军的弹药库里,哪有合适的重机枪子弹啊。要知道,重机枪所用的子弹,跟一般的步枪子弹可不一样,那可都是12.7毫米口径的大家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再好的机枪,没子弹也是白搭。去哪里弄重机枪子弹呢?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筹莫展。一场恶战在即,重机枪若是不能发挥威力,那可如何是好? 正在大伙儿眉头紧锁,犯愁的时候,一个参谋人员急匆匆地跑来,大声说道:"首长,咱们在敌占区有了眼线,说是在铜山车站附近,有一个日军的军火库,里面有的是机枪子弹,咱们要不要去弄点回来?" 连长听了大喜,顿时来了精神:"那你还愣着干嘛?赶紧给情报人员回信,让他们想办法把子弹弄到手。"大伙一听,也都来了劲头,七嘴八舌地出主意,商量对策。 可是,光有情报还不行啊,敌军军火库那是要命的地方,把守森严,稍有差池就是掉脑袋的事儿。再者说,就算弄到子弹,那毕竟是在敌占区,路途遥远,运输也是个大问题。八路军将士们面对种种困难,一时也有些犯难了。 就在这时,一个农民模样的中年人,不紧不慢地走了过来。他拖着一辆牛车,冲着大伙嘿嘿一笑,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道:"你们要是愁重机枪没子弹,那就不用愁了。瞧我的牛车,这可都是崭新的重机枪子弹,管够!" 大伙一听这话,都惊呆了。这位农民同志是谁啊?他怎么会有重机枪子弹?而且还是一大车?莫非是天上掉馅饼,正好砸在咱八路军的锅里? 连长定了定神,连忙迎上去,仔细打量了来人一番。只见他身材魁梧,膀阔腰圆,一身粗布衣裳,顶个黑色镶边帽,手里拿着一根鞭子。他身后的牛车上,盖着一层厚厚的草席,隐约能看到下面放着一个个长方形的木箱子。 "你是哪位同志?"连长问道。 来人嘿嘿一笑,说:"我叫张士钊,是附近村子里的农民。我们全家都是坚定的抗日分子,我爹当年就跟着八路军游击队打鬼子。这些重机枪子弹,可都是我和我发小杜全德冒死从日军军火库里弄出来的。" 原来,张士钊和杜全德都是铜山车站附近的农民。他们两家祖祖辈辈都是爱国志士,这些年一直在暗中支援八路军,充当敌后情报员。前些天,杜全德无意中发现,日军军火库的围墙根下,有一个被野草掩盖的狗洞,通往库房内部。要是能从这里钻进去,也许就能把军火弄出来。 张士钊听了杜全德的话,心里像点了一把火。他们俩合计了一下,决定连夜行动。当天晚上,两人趁着夜色,来到了军火库外。杜全德望风把守,张士钊则顺着狗洞钻了进去,摸黑在库房里摸索。还好皇天不负有心人,让他找到了几箱重机枪子弹。他赶紧把子弹一箱箱地递出狗洞,杜全德在外面接应。 等弄到十几箱子弹后,两人又想法子弄来一辆牛车,把子弹藏在厚厚的草席下面,这才往回赶。路上遇到日军盘查,他们就说是去铜山车站卖粮食的,倒也侥幸过关。 张士钊和杜全德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重机枪子弹平安送到了八路军的驻地。当张士钊揭开牛车上的草席,露出下面的木箱时,八路军将士们都惊呆了。

0 阅读:188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