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次亏大了!”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投资15亿美元买下一座无人问津的铜矿,因其排水量巨大,外国网友一度认为中国光算排水,就要亏个底朝天,然而事实情况却让所有人都彻底傻眼! 非洲,一片神奇而广袤的土地,蕴藏着难以想象的自然资源。而在赞比亚北部,有一座默默无闻的铜矿,它就是谦比希铜矿。这个矿虽然不起眼,但可是有来头的,它可是世界上最大的沉积型铜矿带——赞刚铜矿带的一部分,这里的铜储量占了全球的四分之一。 谦比希铜矿又分为主矿体、西矿体和东南矿体三个部分,是中国企业在非洲大陆最早布局的矿山之一。但是这个矿开采起来可不是一般的费劲。这里地处偏远,基础设施简陋,技术水平落后,再加上地下水文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可想而知。 早在上世纪,英国人就盯上了这块肥肉。他们花重金在这里投资,想大干一场,结果却事与愿违。由于各种困难不断,再加上当地政府的政策限制,英国人在这里折腾了几十年也没捞到什么好处,反而赔了不少钱。到了80年代末,他们终于受不了这个"烫手山芋",灰溜溜地撤退了。 从那之后,谦比希铜矿就成了"弃子",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无人问津。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有色矿业集团的目光,落在了这片"荒地"上。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中国人疯了,15亿美元去买一座被抛弃的烂矿,这不是打水漂吗? 更让人不明白的是,这个矿排水量巨大,开采成本高得吓人。一度有外国网友嘲讽,中国人买这个矿就是为了排水,怕是要亏到姥姥家了。这些质疑的声音,着实让中国有色举步维艰。但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铆足了劲,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接手谦比希铜矿后,没有立即大刀阔斧地开工。他们知道,英国人失败的教训还历历在目,贸然行动只会重蹈覆辙。他们决定,要先好好做一番"功课",摸清这座矿的脾气秉性。 于是,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中国有色的团队开展了大规模的勘探工作。他们采集样本、测绘地形、分析数据,在这片土地上来来回回走了个遍。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掌握了谦比希铜矿的"家底",摸清了矿体的分布、品位和埋藏条件。 有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中国有色的专家们坐在一起,开始制定开采方案。他们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反复论证、优化设计,最终拿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个方案的核心,就是要实现开采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中国有色开始大规模引进先进设备。从凿岩机、装载机到运输车,再到选矿厂的破碎机、磨矿机,所有装备都是最新款、最好用的。有了这些"高精尖",开采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矿工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靠着简陋的工具和体力劳动去"伺候"这座大山了。 同时,中国有色还引入了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这套系统,地面的指挥中心可以实时掌握井下的情况,对开采过程进行精准调度和控制。井下的各种设备,也能够互联互通、协同作业,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失误和安全隐患。 当然,再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也离不开一支过硬的队伍。中国有色十分重视人才培养,成立了自己的技校,从当地招收学生,传授采矿知识和技能。很多学成归来的年轻人,成了矿山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此外,中国有色还常派员工去国内培训,学习最新的矿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就这样,通过科学规划、先进技术、人才储备等一系列举措,中国有色攻克了谦比希铜矿的开采难关。随着铜价上涨,加上成本的不断降低,这个昔日的"烫手山芋",开始焕发勃勃生机。那些怀疑和嘲讽的声音,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谦比希铜矿在中国有色的运营下,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华丽转身",也为当地社区带来了福音。中国有色深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人民的支持,只有实现互利共赢,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在谦比希铜矿投产后,中国有色优先考虑聘用当地员工。许多原本失业的村民,在这里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矿山还定期举办技能培训,帮助员工提升专业水平,拓宽发展空间。如今,谦比希铜矿约70%的员工都是当地人,不少人已经成长为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中国有色还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回馈当地社区。他们出资修建了通往矿区的公路,方便周边村民出行。他们为社区学校捐赠了教学设备和物资,改善了孩子们的学习条件。在疫情期间,中国有色向赞比亚政府和民众捐赠了大量防疫物资,展现了患难与共的真诚情谊。 与此同时,谦比希铜矿的发展,也为赞比亚经济注入了强劲动能。据统计,自投产以来,谦比希铜矿已累计向赞比亚政府缴纳各类税费超过10亿美元,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矿山每年还向当地采购大量物资和服务,带动了众多中小企业的发展。
明知中国很缺金铜矿,巴基斯坦为什么还要把自己的巨大金铜矿给加拿大开采呢?这个矿
【1评论】【1点赞】
兰可心
一带一路的典范![点赞][点赞][点赞][玫瑰][玫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