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山东栖霞,二十余名八路军战士正围坐用饭,骤然三架敌机呼啸俯冲,班长厉声高喊:不许开枪,就地隐蔽!不料话音未落,18岁的小战士宋岭春倏然举枪,砰砰砰!迎着敌机扣动扳机。 【消息源自:《胶东抗日战地实录》1995年齐鲁出版社增订本;原八路军64团炊事班长赵金柱1983年口述档案(现存烟台档案馆);日本《朝日新闻》1998年刊载的《帝国航空兵覆灭录》】 玉米面饼刚贴到锅沿,防空哨的破锣就敲碎了晌午的宁静。炊事员老赵抄起铁勺往腰间一别,二十几个青布军装的汉子已经蹿出晒谷场。王德林扯着山东梆子味的嗓门吼:"钻山沟!别当活靶子!"唯独有个精瘦身影逆着人流往坡上冲。 "宋蛮子你作死啊!"文书老孙急得直跺脚。那小子头也不回,三蹦两跳扎进酸枣丛,三八枪管挑开枝叶的动静活像山狸猫上树。远处三个黑点正贴着山脊压过来,机翼上的膏药旗刺得人眼疼。 柴田大尉嚼着薄荷片,操纵杆往下一压。这趟扫荡任务让他腻味透了——底下那些破草房连个像样的防空火力都没有。他忽然瞥见半山腰有片灌木丛不太对劲,叶片摆动的频率和山风方向反着来。冷笑刚浮上嘴角,座舱玻璃就炸开蛛网纹。 宋岭春腮帮子紧贴着枪托,木头的霉味混着汗酸往鼻子里钻。三架铁鸟第二圈俯冲时,领头的突然侧身露出银亮肚皮。他食指在扳机上抖了抖,想起十二岁那年打头三百斤的野猪——畜生也是这么亮着要害扑过来的。 "咔嚓",刻着沟槽的弹头旋转着冲出枪膛。第一发擦着散热片溅起火星时,柴田还在嘀咕是不是撞上了鸟群。等第三发子弹啃穿油管,他才闻见焦糊味。仪表盘炸开的玻璃渣里,最后映出的是个持枪少年模糊的身影。 山涧里腾起的火球把整连人都震懵了。二排长张大嘴看着冒烟的飞机残骸,突然抡起饭勺敲响搪瓷碗:"真打下来了!"二十几个破衣烂衫的汉子从石头缝里钻出来,围着燃烧的机翼又跳又唱,有个小战士举着半块玉米饼往火堆里扔,说是要给"铁乌鸦"送断头饭。 三个月后授勋那天,许世友捏着宋岭春的胳膊直皱眉:"瘦得跟麻杆似的,哪像能打飞机的样?"少年盯着脚尖不敢吭声,磨破的草鞋里还露着半截裹脚布。等将军把锦旗往他肩上披时,突然压低声音:"听说你改过子弹?" 这事后来被写进胶东军区射击教材。那杆编号"鲁B-64205"的三八式步枪,解放后还在军事博物馆展出过。九十年代日本有个航空史学家来参观,盯着展柜里变形的散热器残片直摇头:"6.5毫米友坂弹?这概率比雷劈还低啊。" 最绝的是柴田的飞行手册,兜兜转转竟被当地民兵捡了去。本子里夹着张家口妓院的票据,还有张没来得及寄出的家书,末尾写着"等打完战事就回老家开寿司店"。这些物件和宋岭春的立功证书,现在都收在莱阳档案馆同一个铁皮柜里。
1943年山东栖霞,二十余名八路军战士正围坐用饭,骤然三架敌机呼啸俯冲,班长厉声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2-17 06:42:10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