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9日傍晚,张群从成都飞到昆明去见卢汉,一下飞机他就发现机场守卫部

爱吃凉历史 2025-02-15 21:39:02

1949年12月9日傍晚,张群从成都飞到昆明去见卢汉,一下飞机他就发现机场守卫部队封锁汽油库不让飞机加油。张群问身旁的滇军93军军长龙泽汇是怎么回事,龙泽汇说他也不清楚,让一会见面了去问卢汉。 1949年底的中国大陆,国民党的统治区域正在急剧缩小。解放军在东北、华北和华东连续取得重大胜利后,大军南下的步伐越来越快。 在这个关键时刻,云南成为了国民党在大陆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之一。这里不仅地处西南边陲,而且与越南、缅甸等国接壤,是国民党退往海外的重要通道。 蒋介石派遣张群来到昆明,表面上是为了慰问驻滇部队,实际上是要确保云南继续效忠国民党。在此之前,广州、重庆等重要城市相继解放,云南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张群乘坐的专机在昆明机场降落后,眼前的一幕让他感到异常。机场周围布满了荷枪实弹的滇军士兵,而且守卫部队已经封锁了机场的汽油库。 这些部署都是卢汉精心安排的结果。他派出了最信任的部队把守机场的关键位置,确保张群的专机无法补充燃料重新起飞。 卢汉选择龙泽汇出面应对张群,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安排。龙泽汇是滇军93军军长,在滇军将领中资历较深,由他出面既显得合乎规格,又不会引起张群的过度警觉。 其实在张群抵达之前,卢汉就已经做好了周密的部署。他调动了可靠的部队控制了昆明的制高点和重要路口,并且在机场、通讯部门等关键部门都安排了自己的亲信。 这时的云南军界已经形成了一股倾向起义的暗流。不少滇军将领看到了国民党政权即将崩溃的迹象,也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感到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卢汉采取了一系列看似普通但实则意味深长的部署。他以检查警备为由,悄悄调整了昆明城内的驻军,将亲信部队部署在战略要地。 从表面上看,张群此行是一次普通的视察,但卢汉和滇军将领们都心知肚明,这可能是改变云南命运的重要时刻。那些封锁汽油库的士兵,那些把守要道的部队,都是一场即将上演的大戏的序幕。 1948年下半年,卢汉开始了他投奔共产党的秘密准备工作。在这期间,他多次通过可靠的中间人与中共地下党建立了联系。 最早的接触是通过"滇桂黔边纵"副司令员朱家璧进行的。卢汉不仅与对方建立了联系渠道,还暗中提供了两卡车的军用物资支援。 这些行动都是在军统特务沈醉的眼皮底下进行的。沈醉作为军统云南站的负责人,一直在密切监视着卢汉的一举一动。 为了试探卢汉的立场,军统特务还派人假扮地下党员与卢汉接触。不过卢汉为人谨慎,在与各方接触时都十分小心。 1949年发生的"九九整肃"事件,成为了卢汉政治立场的重要转折点。蒋介石想利用这次行动,让卢汉处决大批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 面对这个阴谋,卢汉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他一方面拖延处决的进程,另一方面暗中通知相关人员转移。 在这个过程中,李根源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位曾经担任过朱德老师的云南老前辈,给卢汉出了一个巧妙的主意。 他们把蒋介石密电中"情有可原,罪无可逭"的顺序调换成"罪无可逭,情有可原",改变了整个指示的含义。这个细微的改动,为后来营救被捕人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随后,他们又抓住李宗仁来昆明视察的机会,争取到了他的支持。李宗仁在请愿书上的批示,成为了释放被捕人员的重要依据。 通过这一系列的周旋,卢汉不仅成功地保护了这些进步人士,也为自己日后的起义行动铺平了道路。他控制了对被捕人员的审判权和看管权,有效地限制了军统特务的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卢汉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智慧和果断的决策能力。他既要应付蒋介石的压力,又要保护被捕人员的安全,还要为起义创造条件。 这些经历让卢汉更加坚定了起义的决心。他清楚地看到,只有选择起义,才能真正保护云南的百姓,避免更多的流血牺牲。 当张群的专机降落在昆明机场的那一刻,卢汉已经为即将到来的重大行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不仅仅是一个军事统帅的决定,更是一个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福祉深感责任的政治家的选择。 1949年12月9日晚,卢汉公馆灯火通明。这场看似普通的会议,实际上是一场经过精心策划的行动。 张群和沈醉等人被请到会议室后,立即发现自己被控制了。卢汉的亲信部队已经完全控制了公馆内外的局势。 在场的滇军将领纷纷表态支持起义,这让张群和沈醉意识到大势已去。经过一番谈判后,他们被迫在起义通电上签字。 起义消息很快传到了成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此时的成都已经成为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据点之一。 蒋介石在得知云南起义的消息后,立即意识到西南战局已经无法挽回。第二天下午,他就从成都凤凰山机场紧急起飞。 在蒋介石离开后,西南的其他地区也相继宣布起义。

0 阅读:1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