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作家”贾平凹在复旦大学演讲,一位女学生举手提问:“贾老师,您的作品皆是男女之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2-02 22:34:13

流氓作家”贾平凹在复旦大学演讲,一位女学生举手提问:“贾老师,您的作品皆是男女之事,你的笔除了男欢女爱,其他的是不是都不会了?”刹那间,所有的学生都看着贾平凹,贾平凹说了一句话,获得了满堂喝彩。 在中国当代文坛,贾平凹与路遥、陈忠实并称“陕西三驾马车”,他们共同将文学创作的目光聚焦于黄土地上,为中国文学贡献了丰富的作品。然而,与路遥对生命的热烈抒写、陈忠实对历史的厚重雕刻相比,贾平凹更以散文化的笔触和灵动的叙事,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学风貌。他的作品以细腻的语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人性的独特关照,成为中国当代小说的标杆。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起点极高。早在1980年代,他就凭借短篇小说《满月儿》斩获全国大奖,从此步入文坛。然而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是长篇小说《浮躁》。 这部作品以陕西农村为背景,通过细腻的刻画与深入的剖析,展现了现代化冲击下农村社会的变迁与人们的精神困境。作品发布后,立刻引发广泛关注,贾平凹的文学地位也因此确立。 然而,《浮躁》之后的一段时间,贾平凹的创作经历了一些争议和困顿。特别是某些作品发行后,因题材大胆或观点前卫引发争议,这一时期的挫折并未让他止步,反而成为他文学旅程中的重要转折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他重新出发,先后创作了《秦腔》、《老生》、《山本》等一系列经典长篇,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学表达再次赢得读者的青睐。 贾平凹的小说以语言的独特性著称。他的笔触灵动而富有韵律,被誉为“将小说打造成气韵悠长的诗篇”。他的作品多融入散文特质,以一种不疾不徐的方式展开叙事,文字间充盈着古典的气息与诗意的美感。例如,《秦腔》一书将关中地区的文化底蕴和乡土人情以散文化的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说没有宏大的叙事框架,而是通过细腻的描写,让地域生态、人物情感自然流淌,形成一种形散神聚的结构。 贾平凹作品中的语言美感不仅来源于文字本身的优雅,更在于他善于通过细节呈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微妙性。这种语言上的“雕琢”并非刻意为之,而是与他对文学本质的理解一脉相承。他坚持认为,文学的根本在于“人性”,因此,他的语言服务于对人性的剖析,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风格。 贾平凹的创作深深扎根于陕西的土地。他的作品中,陕西的黄土高原、关中平原、秦腔文化等地域特色随处可见。这些并非简单的地域符号,而是成为作品文化深度的重要支撑。正如《老生》中,那些来自乡野的故事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书写,更是对时代变迁与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刻回望。 尽管贾平凹的作品充满地方特色,但他并没有将其局限于地域性,而是通过对文化内核的挖掘和人性的普遍书写,使作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他的叙事视角更多关注文化传承、乡土社会中的价值观冲突,并通过文学呈现出这些变迁背后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这种对文化与地域的书写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时代的进步相呼应。每一部作品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既能传承传统,又在不断创新中为文学注入新的活力。 从《浮躁》到《秦腔》,再到《山本》,贾平凹始终在挖掘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复杂关系。他的小说虽然很少追求波澜壮阔的故事情节,但总能以细腻的刻画和精准的语言烛照人性的复杂。人物在他的笔下并非符号化的存在,而是充满真实感与层次感的生命体。 在这一点上,贾平凹继承了文学“人学”的传统。他关注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通过这些具体的人物形象反映更为广泛的社会图景和人性本质。例如,《秦腔》中,一个乡村戏班的兴衰背后,是乡土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剧烈震荡;而《老生》则以一个老人娓娓道来的故事,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历史的轮回。 一日,他受邀在复旦大学演讲,刚上台便被一位女学生当头一问:"贾老师,您的作品皆是男女之事,你的笔除了男欢女爱,其他的是不是都不会了?"此言一出,全场哗然。数百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贾平凹,有好奇的,也有略带调侃的。 贾平凹坦然回应:"不是我只会这么写,而是现实如此。当时条件艰辛,生活不如意的男人都会找女人靠一靠,放空自己。"这番话,道出了他笔下"男欢女爱"的缘由:那是时代的印记,是无奈的写照,更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后来,《废都》的删减版重新面世,读者们也有幸再次领略贾平凹的文字魅力。或许,正如贾平凹在《暂坐》中所言:"你看,匆匆一年又是秋;岁月不堪重负,故人不如初。不过是在这人间暂坐,却要经历万千沧桑。" 在这人间暂坐的日子里,我们每个人都难免经历种种悲欢离合。而贾平凹的作品,正是这种人生况味的集中体现。他在复旦的一席话,道出了他的文学和人生的真谛。 贾平凹之所以在中国当代文坛中独树一帜,不仅在于他的高产与成就,更在于他形成了一种难以模仿的文学个性。从语言的灵动到对文化与人性的深入挖掘,再到散文化的独特表达,他的作品在每一个层面都体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 正因如此,他的小说既具备极高的文学价值,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0 阅读:6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