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钱钟书女儿被邻居打了一巴掌,还被骂“臭寡妇”,杨绛见女儿被欺负,就

马二历史趣闻 2025-02-01 12:42:36

1973 年,钱钟书女儿被邻居打了一巴掌,还被骂“臭寡妇”,杨绛见女儿被欺负,就冲上去跟邻居撕扯,却被邻居夫妻摔倒在地。钱钟书听到声音后,拿起木板打向夫妻俩,四个人就打起来了,还好女儿钱瑗找来人帮忙,才平息了这场冲突。   1973年的某个午后,阳光洒在院子里,照得邻居家晾晒的衣物泛着刺眼的白光。杨绛一家刚搬来不久,住的是两室一厅的旧平房,墙壁斑驳,窗框摇摇欲坠。这片小区里挤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住户,其中有不少性格乖张、爱惹是非的人,尤其是隔壁那对年轻的邻居夫妻。   钱钟书和杨绛虽然是知识分子,但对生活中的琐事从不挑剔,抱着“与人为善”的心态,总是对邻里宽容相待。搬来后,邻居夫妻频频上门借锅碗、借调料,甚至连煤块都要讨上一些。   杨绛每次都不拒绝,还笑着叮嘱:“用完了记得还就好。”邻居却总是借了不还,甚至经常在背后对杨绛一家评头论足,说什么“书呆子清高”“装模作样”。   这天中午,邻居的妻子披着一件艳红的外衣,晃着腰肢走到门口,伸长脖子对着正在院子里忙活的钱瑗喊:“哎,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丈夫啊?他去哪儿了?”   钱瑗抬起头,脸上带着几分无奈,但仍然礼貌地回道:“他已经去世了。”这句话仿佛点燃了邻居的兴奋点,她嘴角扬起一丝轻蔑的笑,转身便大声嚷嚷着回家,仿佛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秘密。   没过多久,邻居妻子的声音就在小院里四散开来:“怪不得啊,原来是个克夫的!难怪一直一个人待着,啧啧,真晦气!”这些刺耳的话像石子砸进平静的水面,激起了钱瑗心底的波澜。   她走到邻居家门口,敲了几下门,语气严肃地说:“你刚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造这样的谣?”邻居妻子不屑地撇了撇嘴,从屋里出来,站在门口高声回道:“我说错了吗?你一个寡妇,不就是克夫吗?”钱瑗脸色顿时沉了下来:“请你尊重一下别人!”没想到对方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嚣张:“尊重你?你算什么东西?臭寡妇!”   话音未落,邻居妻子扬起手,一巴掌直直甩在钱瑗脸上。清脆的声音回荡在小院里,钱瑗被打得踉跄了一下,捂着脸愣在原地。这一幕恰巧被从屋里出来的杨绛看到。   她冲上前,一把拉住邻居妻子的手,用力推开她,声音低沉而有力:“你凭什么打人!”邻居妻子见杨绛上前,非但没有退让,反而嗓门更高了:“我打她怎么了?你们这些人,别以为念几本书就了不起,搬到这里来,谁还怕你们啊!”   两个女人就这样在小院里扭打起来,场面顿时混乱不堪。邻居家的丈夫听到动静,从屋里冲了出来,见状二话不说便伸手去拉杨绛,用力一甩,将她摔倒在地。   杨绛摔在地上,手肘磕在粗糙的地面上,鲜血渗了出来。钱瑗见状,急忙上前搀扶母亲,但邻居夫妻却并未停止,反而一前一后围了上来。就在此时,屋内的动静也惊动了正在书房读书的钱钟书。他推开门走出来,看到妻子被摔倒、女儿被围攻的场景,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钱钟书抄起靠在门边的一块木板,二话不说冲了过去。木板划破空气的声音伴随着他愤怒的吼声:“你们欺负人也欺负到头了!”邻居夫妻见钱钟书冲过来,顿时愣了一下,但很快便迎了上去。   木板砸在地上发出一声闷响,几人顿时扭打成一团。钱钟书年纪虽大,但此刻力气丝毫不输。他用木板挡住邻居丈夫挥来的拳头,又腾出一只手推开试图靠近的邻居妻子。   混乱中,钱瑗喊着:“别打了!我去叫人!”她转身跑去找居委会的人。几分钟后,居委会的干部匆匆赶来,拉开了扭打在一起的几个人。场面终于得以平息,但杨绛的手肘和膝盖都已擦破,衣服也被扯破了几个口子;钱钟书的眼镜掉在地上,镜片碎了一半,脸上挂着几道抓痕。   不久之后,他们申请搬家的请求获批,全家得以远离这片是非之地。尽管此事已成为过去,但文人的底线与家人的守护,却在这场争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后的几年里,钱瑗从这场突如其来的冲突中走出来,并逐渐走向了新的人生阶段。她结识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杨伟成,并且在婚后积极地照顾丈夫和继子的生活,展现了一个母亲与妻子的责任感。   命运似乎总是对她不公。杨瑛在一段时间过度劳累后,被诊断出脊柱癌。即使病重,她依然坚持工作,最终她因病去世,年仅四十多岁。   这一消息令她的父母,尤其是杨绛心如刀割。杨绛尽管尽力照顾女儿,却始终没有将女儿病重的事实告诉钱钟书。最终,钱钟书得知女儿去世的消息后,悲痛欲绝,身体迅速恶化,不久后便跟随女儿去了另一个世界。   尽管经历了如此多的苦难和挑战,钱钟书与杨绛依然以他们的笔和书写,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进程。他们不只是文学巨匠,还是一对为家人拼搏终生的父母。   正如杨绛曾说:“我们仨”,她与钱钟书以及女儿的钱瑗,始终是最亲密的家人。尽管岁月无情,但亲情的力量与文学的精神,却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0 阅读:0
马二历史趣闻

马二历史趣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