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王石把 300 万,相当于现在的 1 亿 8 千万,给前妻:“给,我挣的,我厉害不?”妻子淡淡地说:“厉害,厉害,我跟我爸说去。”王石叹气!一股悲伤袭来。 王石,祖籍安徽金寨,1951年出生于广西柳州。他的家庭普通,但在父亲革命精神的熏陶下,他从小展现了不服输的性格。 17岁时,王石参军成为一名汽车兵,这段经历磨砺了他的意志,也塑造了他雷厉风行的性格。退伍后,王石进入兰州大学深造,随后又分配到铁路部门工作。尽管生活安稳,但王石骨子里却充满冒险精神,他渴望突破平凡的生活。 1979年,28岁的王石与同为高干子弟的王江穗步入婚姻殿堂。王江穗低调而贤惠,为人善良。在最初的婚姻岁月里,王石用军人的执着和干劲努力工作,夫妻俩在平凡的日子中相濡以沫。1983年,王石辞去公务员工作,下海经商,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创业之旅。 1984年的某个深夜,王石怀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推开了家门。灯光昏黄的客厅里,妻子王江穗正坐在沙发上批改单位的文件。她穿着一件简单的居家毛衣,手边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显得安静又沉稳。 “江穗!你看看这是什么!”王石走到她面前,将一个厚厚的信封放在茶几上,动作干脆利落。他的语气中带着掩饰不住的得意和炫耀。 王江穗抬起头,推了推眼镜,稍显疑惑地看着丈夫,又低头打开了信封。里面是整整齐齐的几摞现金,红彤彤的钞票映着灯光,让房间里陡然有了一种不寻常的气氛。 “300万!”王石的声音低沉而又自豪,似乎期待着妻子能马上露出激动或崇拜的表情,“这是我这一年赚到的!相当于现在的好几个亿!我厉害吧?” 王江穗的反应却出乎他的意料。她依旧平静地放下手中的文件,缓缓合上信封,淡淡地说道:“厉害,厉害,我告诉我爸去。” 王石顿时愣住了。整个屋子瞬间安静下来,空气中只剩下墙上钟表走动的“滴答”声。他坐到沙发上,叹了一口气,那种本该伴随着成功而来的满足感却在一瞬间消散了。 这300万并非偶然得来,而是王石创业一年多的成果。在这之前,他辞去了稳定的公务员职位,孤身一人到深圳闯荡。在那个刚刚兴起的改革开放热潮中,王石凭借敏锐的嗅觉和大胆的行动,迅速在商海中站稳了脚跟。这笔钱,是他倒卖玉米获得的利润,也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外界对于这笔巨款的来源却有不同的看法。许多人认为,王石的岳父王宁在其中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作为当时广东省的一名重要官员,王宁的身份和人脉无疑为王石的创业提供了便利。尽管王石一再强调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但外界的声音却始终难以消散。 王江穗的那句“我告诉我爸去”似乎是无意之言,却让王石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句话无意间点出了王石成功背后依赖家庭资源的事实,也间接削弱了他想要独立证明自己的成就感。 那晚,王石和王江穗的对话没有再延续下去。茶几上的信封还安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等待着被进一步审视和质疑。王江穗继续埋头处理她的文件,而王石则坐在沙发的一角,点燃了一支烟。烟雾缭绕中,他望向窗外,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但又无法找到答案。 这场短暂的对话背后,是两人关系中渐渐浮现的裂缝。尽管王江穗始终支持王石创业,甚至在经济上提供了极大的宽容和保障,但两人对成功的理解和看待方式却出现了分歧。王江穗的冷淡并非刻意,而是她骨子里一贯的低调和理性;而王石却渴望一种热烈的认可和崇拜。 随着王石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他和王江穗的相处模式也在悄然变化。创业初期两人患难与共的默契,逐渐被一种疏离感取代。 王石在外忙于开拓事业,常常晚归甚至长时间出差,而王江穗则留守家中,照顾家庭事务,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表面上,夫妻间的生活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那种情感上的距离却在日复一日中悄悄拉大。 深夜中那一幕,是两人关系变化的一个缩影。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金钱的对话,更是他们婚姻中价值观和情感需求的不同呈现。王石在向成功迈进的同时,也在不自觉地远离了最初的亲密。而王江穗虽然始终支持丈夫,却无法在这段关系中获得应有的情感回报。 2012年,王石正式提出与相濡以沫三十余年的王江穗离婚。此时的王江穗早已身心疲惫,对于丈夫的心不在焉已有所察觉,她选择成全对方,也成全自己。离婚后的王江穗过上了低调的生活,她未再婚,也不再公开提及过去的婚姻。 2015年,64岁的王石与年轻30岁的演员田朴珺再婚,引发舆论哗然。田朴珺并非美若天仙,但她善于投其所好,展现出独立女性的姿态,以“精神契合”打动了王石。 婚后,她通过王石的资源进入商界,逐步在影视和文化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外界对于她的评价始终两极分化,有人称她为“独立女性的代表”,也有人质疑她“靠手段上位”。 如今,王石与田朴珺已经携手八年,仍时常在公众场合秀恩爱,而王江穗选择远离聚光灯,安静地生活。她未曾对这段婚姻多加评述,但这种平静本身或许正是她最大的胜利。
一天晚上,王石把300万,相当于现在的1亿8千万,给前妻:“给,我挣
马二历史趣闻
2025-02-01 12:42: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