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61年,楚国与秦国联手,像猛虎扑向宋国的杨梁(今河南省商丘县),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尽管宋国实力不强,但因依附于晋国,自然不甘示弱,决心以武力回应楚国的挑衅。 四年后的公元前557年,晋军在湛阪(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北)大显神威,痛击楚军,直逼楚国境内。楚国在此役中犹如无力反抗的羔羊,任由晋军肆虐。此战后,晋国稳固了其霸主地位,晋楚之间的争霸似乎就此结束。 然而,晋国内部却暗流涌动。晋悼公去世后,年仅十岁的晋平公继位,朝政被六大卿族——范氏、中行氏、知氏、赵氏、魏氏、韩氏——牢牢掌控,导致内部分裂,局势混乱。 其他国家见晋国内忧外患,纷纷摩拳擦掌,伺机而动。在晋平公登基前,楚国与秦国已对晋国发动多次小规模攻击,形势严峻。 春秋时期的战争多以车战为主。晋国曾计划与秦国进行一场决定性的战斗,但因将领们意见不合,指挥失误,战事拖延,最终不得不撤兵,史称“迁延之役”。 晋平公登基后,六卿们召开会盟,重申晋国的霸主地位,试图巩固权力。此次会盟吸引了十多个国家参与,齐国却派了大夫高厚出席。高厚在会上言辞不当,令晋国君臣面露不悦,他意识到不妙,急忙逃回齐国,实属“临阵脱逃”。 除了齐国的不满,邾国和莒国也与楚国、齐国暗通款曲,最终被晋国抓捕,真是“自作自受”。相比之下,弱小的许国则十分重视与晋国的关系。尽管许国国君投靠楚国,但大夫们对此极为不满,期望晋国的支持以迁往更安全的地方。晋国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但实际上是借道南下攻打楚国。 晋军攻楚的原因在于,楚国正试图借机拉拢秦国和齐国,孤立晋国,重夺霸权。几年前,楚国曾与秦国共同攻打宋国,而宋国是晋国的附庸,晋军自然要进行报复。 楚军由公子格指挥迎战晋军,结果在湛阪遭遇惨败,狼狈逃窜。晋军意犹未尽,为了给楚国一个深刻的教训,决定在方城外进行攻城略地,而楚国选择闭关自守,无法反击,真是“自掘坟墓”。 晋军回程时再次兵临许国,展示威严后才返回晋国。疲惫不堪的楚国,直到两年后才有能力反击,但也不敢直接攻击晋国,而是选择依附晋国的郑国,结果楚军作战不利,士兵冻饿而死,令人感叹。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晋国终于保住了霸权。湛阪之战后,晋楚之间及中原地区的战事减少,似乎预示着新的局势——弭兵。 公元前555年,晋国在战胜楚国后向齐国发起进攻,在平阴之战中重创齐军,火烧临淄城门,令齐灵公心惊胆战,几乎想要弃城而逃。此战后,齐国不得不屈服于晋国。 公元前546年,晋楚两国在连年争霸中疲惫不堪,在宋国的号召下举行了弭兵之会,决定平分霸权,中原的小国纷纷向二者朝贡。 湛阪之战标志着晋楚争霸的终结,晋国再次战胜楚国,而楚国已无力抗衡。此战后,晋国压制了楚、齐两国,维护了霸主地位。然而,晋楚两国都已十分疲惫,根本没有精力再互相对抗。因此,十多年后,弭兵之会的出现,象征着晋楚之间迎来了短暂的平静,仿佛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而后又是“细雨轻愁,柳垂烟外”。
为什么刘邦朱元璋能成事,黄巢李自成就失败了呢?
【17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