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中国长寿之王”的龚来发,终身未娶竟活到133岁。令人诧异的是,他有个公认“坏习惯”,且一百多年从未中断。 133岁,这是一种怎样的生命长度?龚来发,这位被称为“中国长寿之王”的老人,以他的传奇人生让人瞠目结舌。 一个在贫苦环境中成长的孤儿,竟然活了比许多帝王将相还要长的岁月。 他的生活方式、性格和身体状况令人感叹,但最让人诧异的是,他一生保持着吸烟这一“坏习惯”,那么,这样的长寿到底是如何实现的? 1862年4月18日,龚来发出生在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茅天镇的石龙安家坨。 他的家境十分贫困,父亲在他出生后不久去世,母亲无力独自抚养,只能将他送给当地一户姓向的人家寄养。 从这一刻起,他便开启了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旅程。 幼年的龚来发曾感受到一丝温暖,虽然养父母不算富裕,但对他视如己出,尽力让他过上安稳的生活。 这种安定只持续到他十岁,那一年,养父母先后去世,生活的支柱轰然倒塌。龚来发变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 没有食物,没有住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逃进山林,依靠野果、树皮和残留的动物食物来维持生命。 在山林中,他过了四年孤独的求生生活,对一个年仅十岁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炼狱般的磨难。 他没有可以依靠的地方,只能蜷缩在树洞或山洞中避寒,有时还需要面对猛兽出没的威胁,这段经历让他变得更加瘦小。 成年后的龚来发身高仅1.45米,体重也不过30公斤,他的外表看上去弱不禁风,但却隐藏着极强的生命韧性。 14岁时,当地的向家注意到了这个瘦弱的少年,并决定收留他,向礼全是这户人家的长辈,他给了龚来发一个安稳的住处,也让他从此结束了漂泊的生活。 龚来发对这份收留感激不尽,他每天起早贪黑,努力完成各种农活,从不抱怨,也从不偷懒。 他总是想着,唯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让这个家对自己更加接纳。 时间证明了他的付出是值得的,向家开始在他的帮助下越过越好,家庭人口兴旺,甚至接连诞生了三名男丁。 向家上下对龚来发越来越信任和感激,视他为家庭的一员,向礼全在临终前更是特意嘱托后代,一定要好好照顾龚来发,把他当作家里人。 从那之后,龚来发便在向家生活了七代人,他不仅获得了向家子孙的敬重,甚至被后代亲切地称为“老祖祖”。 令人疑惑的是,龚来发一生从未结婚,他没有组建自己的家庭,也没有过多的个人物质追求。 他认为向家已经是他的家,而向家的后代就如同他的孩子,他在这里找到了情感的寄托,过着简朴而安定的生活。 他的这种选择或许与幼年的坎坷经历有关,那种失去至亲的痛苦让他对家庭关系保持了某种距离。 龚来发的日常生活简单却极有规律,他每天只吃两顿饭,每顿饭只吃七分饱,从不暴饮暴食。 他的饮食以粗粮为主,玉米、高粱、红薯是他餐桌上的常客,而油腻的食物几乎不曾出现。 他的清淡饮食不仅符合当时农村的饮食习惯,也成为他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喜欢饮用凉水,当地山泉水富含矿物质,这种天然的饮用水也对他的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他每天还会喝上一小杯米酒,这种自家酿造的酒虽简单,却能活血通络,帮助身体代谢。 尽管生活简单,但龚来发有一个“坏习惯”——吸烟,他从年轻时便开始用竹烟杆吸食当地自产的土烟,这一习惯伴随了他一生。 他的烟袋用了近百年,几乎从未离开过他的手,现代医学普遍认为吸烟有害健康,但龚来发的长寿却似乎与这一理论相悖。 这是否说明吸烟没有危害?显然不是,学者认为,龚来发的长寿更多得益于环境、饮食和心态的综合作用,而吸烟的影响可能被其他健康因素所中和。 龚来发生活的茅天镇地处贵州长寿带,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土壤和水源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给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此外,他一生都坚持劳作,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仍然下田干活、喂养牲畜,这种适度的体力劳动不仅保持了他的身体活力,也让他的生活更有节奏感。 心理因素同样是他长寿的重要原因,他性格乐观开朗,随遇而安,从不抱怨生活的不公。 他与向家的后代关系融洽,大家庭的和谐氛围让他感受到了满满的归属感。 没有婚姻的压力,也没有社会的物质追求,他的生活简单却满足,这种心理上的平和可能比饮食和劳动更重要。 1993年,龚来发以131岁的高龄被授予“中国长寿之王”的称号,他的长寿故事迅速传播开来,吸引了无数媒体和研究者前来探访。 面对蜂拥而至的采访,他却显得十分淡然,他总是用简单的话语回应大家的好奇:“我没有什么秘诀,就是清淡饮食,简单生活。” 1995年3月12日,龚来发因急性黄疸性肝炎在家中去世,享年133岁。 他的一生跨越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经历了历史的巨变。 他从一个失去亲人的孤儿,成长为向家七代人眼中的“老祖祖”,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了一段传奇。
听中医一句劝!癌症患者这些事情不用太小心翼翼,否则三大影响一个都逃不掉癌症
【2评论】【51点赞】
山水遥
明白了,原来长寿秘诀是吸烟。
大雨中雨小雨
活了1百多岁,却孤老一生。这种人生,活得太过悲凉。只羡鸳鸯不羡仙,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