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岁的卞阿姨,舌下忽然长出肿块,伴有轻微疼痛。她以为只是上火,喝了些板蓝根颗粒

疾冰预防说 2025-01-13 18:10:26

47岁的卞阿姨,舌下忽然长出肿块,伴有轻微疼痛。她以为只是上火,喝了些板蓝根颗粒就没放心上。哪晓得一周后,肿块愈发大了,卞阿姨心慌,赶忙去医院检查。 “医生,我舌头下面长了个疙瘩,是不是上火了?” 47岁的卞阿姨焦急地问口腔科的张医生,她的舌下在一周前突然鼓起一个米粒大小的肿块,有轻微的刺痛感。 起初她没当回事,觉得可能是吃了太多辛辣食物,买了些清热解毒的药物喝了几天,可哪想到,肿块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变大到了花生米的大小。 说话和吃饭的时候碰到它,痛感愈发明显,才让她开始害怕起来。 张医生通过详细的检查后告诉她:“您这是典型的舌下腺囊肿。虽然是良性,但它不能自己好,需要通过微创手术切除。” 听到“囊肿”这个词,卞阿姨更加紧张了,问道:“医生,这会不会癌变啊?” 张医生安慰她:“目前来看,良性囊肿不会癌变,但不能拖太久,如果不及时治疗,肿块会继续增大,甚至影响您的咀嚼和语言功能。” 在医生的建议下,卞阿姨接受了囊肿切除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医生叮嘱她:“类似舌下腺囊肿的疾病虽然常见,但很多人像您一样,一开始误以为是小问题,耽误了治疗。 以后如果发现口腔里有异常情况,记得尽快就医。” 舌下腺囊肿是舌下腺导管受阻,唾液无法正常排出,在腺体内形成的囊性病变。 通常表现为舌下软组织的膨隆,早期无明显症状,但随着囊肿增大,可能会出现疼痛、咀嚼或语言障碍等问题。 2016年,《国际口腔与颌面外科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舌下腺囊肿的研究。研究团队对102例患者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该病多见于中年人群,30岁以上患者占比高达60%;男性与女性发病率相近,但女性就医意识更强,治疗率更高;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98%的病例通过囊肿切除术或舌下腺切除术恢复良好,复发率仅为1.5%。 此外,2020年,《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一项针对中国患者的研究指出,舌下腺囊肿的发生可能与腺体反复感染、炎症或外伤有关。 研究特别提到,延误治疗可能引发继发感染,增加治疗难度。 虽然舌下腺囊肿通常是良性病变,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带来以下问题: 1. 功能障碍:肿块增大会干扰舌头活动,影响语言表达和食物咀嚼。 2. 继发感染:囊肿持续存在可能诱发细菌感染,导致红肿、剧烈疼痛等症状。 3. 误诊风险:部分恶性肿瘤(如黏液表皮样癌)在早期表现与舌下腺囊肿相似,需通过细胞学检查排除。 舌下腺囊肿无法自行消退,需通过手术彻底切除病灶。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 1. 囊肿切除术:适用于较小囊肿,直接切开取出即可。 2. 舌下腺切除术:对于反复发作或囊肿较大的病例,需要同时切除舌下腺以防复发。 日常预防和护理: 1. 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漱口,避免感染和炎症。 2. 警惕小症状,舌下出现异常肿块或疼痛感时,及时就医检查。 3. 避免外伤,减少咬舌等不良习惯,以免损伤腺体导管。 舌下腺囊肿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对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像卞阿姨这样的小案例给我们一个提醒:口腔中的“小问题”也许隐藏着大隐患,养成定期检查和及时就医的好习惯,是守护口腔健康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2016: Study on Sublingual Gland Mucoceles. 2.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0年:舌下腺囊肿的临床研究与治疗分析。

0 阅读:0
疾冰预防说

疾冰预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