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有什么历史贡献

琅琊人左史 2024-10-25 18:49:14
科举取士,文官治国,君臣共治天下。 一 怕什么,禁什么。 赵匡胤是个军阀,五代时期最常见的产物。 五代短短五十三年,军阀篡位的事例频繁上演。 篡位这种事一旦开头,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就会成为惯例。 后梁朱温、后唐李嗣源,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后周郭威,他们无一例外都是篡位上台。 有着前辈们的“创业”经验,赵匡胤也很自然的选择了这条道路。 谋朝篡位属于大逆不道,要留骂名于史书。 可如果干好了,那就是天命所归。 赵匡胤就属于这后一种。 后周世宗柴荣去世前,将赵匡胤提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 赵匡胤凭借对禁军的掌控,轻易地欺负了柴荣的孤儿寡母,兵不血刃的发动兵变登基称帝。 当赵匡胤坐在皇位上,看着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再回想五代的频繁更替,他心中非常不安。 赵家王朝要想长治久安,武将拥兵自重的问题必须解决。 他凭借绝对军事实力,率先向武将们发难,通过和平方式解除了结拜兄弟们的兵权。 历史上唯一一次没有血性清洗就解除了开国功臣们的兵权。 在这一点上,赵大哥确实是个厚道人。 二 缺什么,补什么。 武将被解除了兵权,五代时期的治国方式就得大破大立。 赵匡胤看中了文官集团,这个群体比武将更忠顺。 他大力提高文官地位,以文制武,利用文官士大夫治国。 文官集团不像武将集团,它的产生有一定的技术壁垒。 武将集团可以通过提拔自己的亲信就能轻易形成,自己的亲信再提拔自己的亲信,这种金字塔形的组合可以快速搭建。 这种权力组合形式,不需要你这个亲信有多大能力,只需要忠诚。 而文官就需要一定的能力,任命也需要一定的形式。 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赵匡胤决定:“国家设科取士,本欲求贤以共治天下”。 赵匡胤善于抓主要矛盾,一眼就能看出问题所在,也能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文官集团就通过科举取士的方式选拔,将全天下的人才一层层的筛选过滤,挑选出最优秀的人才,由皇帝亲自测试,测试通过后再任命官职。 这些最终选拔通过的士子就成了天子门生。 他们会从低级职位干起,根据资历和政绩一步步升迁,最终进入帝国的核心决策层。 而且,科举取士这种方式,每三年举行一次,选拔人才的机制不会断档。 帝国最优秀的人才源源不断的向上汇集。 文官治国的方式最终奠定,并且有效的发挥作用。 三 超一流帝王。 赵匡胤的科举取士和文官治国至少解决了两个历史难题。 第一个就是解决了武将拥兵自重、谋朝篡位的问题。 第二个是解决了汉末以来外戚、世家大族把持国政的问题。

0 阅读:32

评论列表

红蜘蛛

红蜘蛛

3
2024-10-26 09:30

最大的贡献,大概就是和弟弟一起留下斧声烛影这个成语吧![哭笑不得]

爱无能

爱无能

3
2024-10-27 15:58

我认为他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把皇位传给了他弟弟,太天真太搞笑了。后世还有个更搞笑的就是朱元璋,把皇位传给孙子,简直是抽象至极

红蜘蛛

红蜘蛛

2
2024-10-26 09:29

缺什么,补什么?赵家缺德,补了吗?[哭笑不得]

琅琊人左史

琅琊人左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