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曾问大臣:“朕何如唐太宗”?
琅琊人左史
2024-10-20 12:57:23
陛下不及唐太宗远甚。
一
历朝历代的君王最喜欢听奉承话,如果能出一个敢说实话却能安然无恙的大臣,说明这个皇帝很能容人。
历史上最有名的谏臣就是魏征,他和唐太宗“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故事成了后世君臣相处的典范。
宋太宗问臣下“朕何如唐太宗”,目的很明显,就是想让大臣夸夸他。
他自己可能不知道天高地厚,觉得可以比肩唐太宗,但臣下们还是清醒的,他们的陛下距离唐太宗还有很大距离。
但毕竟是自己的老板,靠他发工资,不能说实话,谁知道这老小子是试探还是真心。
所以宋太宗的大部分大臣都猛夸宋太宗:陛下是尧舜之主啊,区区唐太宗算个毛。
大多数人在面对权威的时候,都会言不由衷,这不是狡猾,而是人之常情。
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身首异处。
遇到这种送分题,千万不要搞成送命题,只需要赞美就行了。
赞美最不需要成本。
但总有正直的大臣,一是一二是二,就是不说违心话。
有一个叫李昉的大臣没有跟着赞美宋太宗,而是吟唱了白居易的一句诗: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这句诗出自白居易的《七德舞》,是白居易夸赞唐太宗的七德。
唐太宗曾经把三千名宫女放出皇宫,让她们自寻良家,还在除夕夜把狱中四百死囚放回家和亲人团聚,以此来彰显他的仁德。
李昉在这个时候念出这首诗,就是明着告诉宋太宗,你老小子比唐太宗还差的远呢!
照理说,听到这话,普通的皇帝肯定要龙颜大怒,李昉会被夺职下狱。
可宋太宗毕竟不是一般皇帝,都已经自比唐太宗了,总么也得做出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样子。
唐太宗有魏徵,那你李昉就做我的魏徵吧。
宋太宗听完李昉的诗,赶紧自谦到:朕不及也!
后来李昉也没有被迫害,反而一路高升,宋太宗也确实有种把他当成魏徵的意思。
二
其实李昉也在赌,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如果跟着夸宋太宗,也得不到多大的赏赐。
如果反向操作,就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正所谓,风浪越大,鱼越贵。
即使赌错了,顶多被罢官免职,自己还能赚个敢言直谏的好名声。
结果李昉赌对了。
如果把我放到当时的群臣之中,大概率也会颂圣,绝对不会反向操作讽谏宋太宗。
还是脑袋和官位重要,犯不着去火中取栗博个大的。
而且陛下的要求也没有多过分,只是让臣子赞美他几句,这有什么难的,又不是让我去收复燕云十六州。
我使出吃奶的劲儿夸。
唐太宗算什么,陛下英明神武,秦皇汉武亦不及也,尧舜禹亦不及也,上古三皇亦不及也…
当臣子,第一个本领是要学会说假话,假话说多了就成了真理,关键时刻能保命。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