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宋仁宗?
琅琊人左史
2024-10-17 12:17:05
对一个帝王而言,仁爱和雄才大略,不能兼得。
一
明朝谢肇淛在《五杂俎》评价道:“宋仁宗虽恭俭,而治乱相半,不足道也”。
这个评价非常公允。
过分仁慈,就变成了软弱,无法约束臣子。
上位仁慈,臣子们自然就肆无忌惮,仁宗一朝的大政方针基本上出于臣下,宋仁宗垂拱而治,倒落得个仁慈爱民的好名声。
士大夫最喜欢这种帝王,没有什么野心,没有什么手段,只是贪图身后的名声,可以尽情拿捏。
宋仁宗一开始曾在范仲淹的支持下发起庆历新政,但因为阻力太大,不得不半途而废。
庆历新政是要拿文官士大夫开刀,他们自然不愿意革自己的命。
宋仁宗一朝,虽名臣辈出,但主弱臣强,文治武功,都乏善可陈。
倒是文化繁盛,以至高中课文中俱是此辈文词。
宋朝到了仁宗,已历四代,封建王朝的老毛病--土地兼并,已经十分严重。
土地兼并带来的后果就是社会矛盾突出,以至盗贼蜂起,号称宋朝最仁爱的皇帝也不能解决子民们的饥肠辘辘。
宋仁宗毕竟不能接触下层子民,只能接触他的文官以及宫中侍从,他的仁爱只能施与这些人,
而文官士大夫负责修史,自然对宋仁宗百般赞颂,连微不足道的几件小事都大书特书,以凸显他的仁。
一件是宋仁宗半夜馋了,想喝羊肉汤,但想到如果传膳,御膳房肯定每天都要杀羊给他做羊汤,这就会耗费很多民财,所以就忍住了。
还有一件,仁宗上朝时口渴的很,回头几次看内侍,内侍都没领会他的意思,他又不忍心直接要,怕内侍会被责罚,故而一直忍到下朝,到了后宫才喝水。
这两件小事和抑制兼并相比,不值一提。
抑制兼并,减免赋税,才是对子民最大的仁慈。
二
宋仁宗一朝,与西夏的战争爆发。
宋夏之战,宋朝屡次战败,最后不得不和西夏达成议和,李元昊取消帝位,向宋朝称臣,宋朝反向操作,每年“赐予”臣子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
和当年宋辽澶渊之盟一样的操作,花钱买平安。
李元昊只是取消了帝号这个华而不实的称呼,换来的却是西夏亟需的物资。
三年宋夏之战,宋朝虽然损失惨重,西夏的处境更不乐观,宋仁宗但凡有一点魄力,坚持打击西夏,西夏有可能被活活拖死。
但宋仁宗爱民之心大涨,以爱恤子民的名义,停止了宋夏之战。
辽国趁宋朝与西夏交战之际,重兵压境,威胁北宋增加岁币,宋仁宗不得不同意在澶渊之盟基础上,再增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每年宋朝向辽国纳贡的数额增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
宋仁宗让敌国拿捏住了软肋。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