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太子在储位时间越长越难继承皇位
琅琊人左史
2024-10-19 12:28:24
太子的烦恼:日久生变。
一
兄弟们的觊觎。
参考李世民太子李承乾,朱棣太子朱高炽,康熙太子胤礽,
这三个太子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嫡长子。
随着时间的流逝,兄弟们渐渐长大,开始挑战太子的权威。
都是父皇的儿子,凭什么你当太子?就因为你是嫡出?
弟弟们不服。
李承乾当了十六年太子,因为有足疾,不被李世民喜爱。
李世民晚年宠爱李泰,让李泰嗅到了夺权的机会,他凭借自己的才华日益受到李世民的宠爱,这个结果让李承乾难以接受。
在得知亲弟弟有夺嫡之意后,李承乾日益狂悖,竟然谋杀李泰,在失败之后又伙同汉王李元昌和侯君集造反,被平定后废为庶民,流放黔州。
朱高炽当了二十年太子,他也遭到了亲弟弟的夺嫡威胁。
朱高炽肥胖,连走路都费劲,不被朱棣喜爱。
朱棣更喜欢英武酷肖自己的汉王朱高煦。
朱高煦多次跟随朱棣亲征蒙古,屡立战功,凭借战功和朱棣的宠爱,朱高煦多次挑战太子的权威。
只可惜朱高炽不是李承乾,能稳得住,不受朱高煦的挑衅干扰。
又因为文官集团集体的支持,朱棣最终没能废黜朱高炽另立。
胤礽当了三十七年的太子,经受住了漫长岁月的煎熬,最终没能挺过九子夺嫡。
胤礽的弟弟们分成多个派别,轮番向他发起进攻。
胤礽忧思如焚,行事也开始狂悖违礼,又走了李承乾的老路。
最终胤礽被废掉太子之位,圈禁宗人府。
二
父皇的猜忌。
参考汉武帝太子刘据,忽必烈太子真金。
人心都是会变的。
在父皇眼中,曾经的爱子,已经变成了夺权的逆子。
刘据当了三十一年太子,他曾经是汉武帝最喜爱的孩子。
晚年的汉武帝头脑昏聩,觉得太子的势力太大,已经威胁到了他的主君地位。
江充的巫蛊之祸恰巧是一个契机,让汉武帝清洗了围绕在太子周围的卫氏外戚集团。
只不过没把握好分寸,逼反了太子刘据,在造反被平定后,太子愤而自杀。
忽必烈的太子真金和刘据有着相似的人生境遇。
忽必烈到了晚年,也有点头脑不清,开始怀疑太子有夺权的企图。
当有御史上书奏请忽必烈退位,将皇位禅让给真金太子时,触碰了忽必烈的逆鳞。
忽必烈雷霆震怒,真金太子忧惧成疾,当年就病死了。
刘据和真金本身并没有犯多大错,他们倒霉在父皇的年迈昏聩,也倒霉在皇权的冷血无情。
那个位置有太大的魔力,再有定力的人在上面坐久了也会走火入魔。
汉武帝和忽必烈是历史上少有的英主,即使这种不世出的君王也敌不过权力年深日久的腐蚀。
在他们眼中,即使是亲生儿子,也有可能成为皇位挑战者。
刘据和真金就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的牺牲品。
0
阅读: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