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思想”的高中化学教学新思路——以“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为例 陈柏帆, 薛蓉, 张万举, 朱立红 摘要:“模型”在科学认识中具有描述、解释和预测等功能,是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式,以深入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强调模型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为目的,解读了三种现行教材中提供的计算方法的物理意义,并进行分析和优化,解决其在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用示意图展示模型、用生活用品搭建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教学建议,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多的思路与帮助。 关键词: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模型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核心素养 一、前言 1. 背景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重视“素养为本”的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利用实验事实和数据,对其进行分析讨论,以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引导学生进行解释,促使学生反思原有概念模型的局限性,从而深化对微粒间相互作用模型的认识。[1]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模拟等多种方法,并合理组织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降低教学内容的抽象性,促进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同时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实验事实,及工业生产和科学前沿研究中的相关案例为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模型实为一种重要的“科学证据”,在进行科学论证的过程中,存在对模型的建构、检验和不断修改,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模型有实物模型、理论模型等,其中理论模型的应用范围最广。[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是一种适用于ABm型分子或离子空间构型的理论模型,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对该理论存在着一定的质疑或误解,为引导学生能以化学思维理解理论概念,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使用模型进行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并结合模型加以诠释,加强学生对概念性知识的深入理解。
基于“模型思想”的高中化学教学新思路——以“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为例 陈柏帆,
化学圈李先生
2024-02-04 10:04:02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