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京东“国民好车”的智能驾驶实测:L4技术下放还是营销噱头?

当京东联合广汽、宁德时代打造的埃安UTsuper驶下生产线,最引人注目的不是10万元级的定价策略,而是其宣传中“越级智能

当京东联合广汽、宁德时代打造的埃安UTsuper驶下生产线,最引人注目的不是10万元级的定价策略,而是其宣传中“越级智能驾驶”的标签。这款定位下沉市场的电动车,究竟搭载了哪些黑科技?京东物流积累的L4级无人配送车技术,是否真能反哺乘用车领域?

01 基础功能实测:同价位段的技术突围在封闭测试场,埃安UTsuper展示了APA自动泊车与ICA集成式巡航两大核心功能。面对4.5米标准车位,其泊车成功率稳定在92%,略高于同价位竞品5个百分点;而60km/h时速下的跟车制动反应时间为1.3秒,与比亚迪海豚处于同一水准。硬件配置上,该车采用5摄像头+12超声波雷达方案,成本控制明显优于小鹏G3的12摄像头方案,但毫米波雷达的缺席使其在极端天气下的表现存疑。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将物流无人车的路径规划算法移植到了乘用车上。测试中车辆对临时障碍物的识别距离达到80米,远超行业平均50米水平。这种技术复用,或许解释了为何京东敢于在入门车型上标榜“智能驾驶”——毕竟其无人配送车已累计行驶超过800万公里。

02 生态联动:从车机到智能家居的无缝体验车载系统内置的JoyCar OS,与京东智能家居生态的联动堪称教科书级。当车辆驶入小区地库,中控屏自动弹出“回家模式”选项,一键即可联动开启家中空调、灯光。更关键的是数据闭环——用户在车机端搜索的充电桩、维修点信息,会同步至京东养车后台,形成服务需求预测。

这种生态协同性,恰恰是传统车企的短板。广汽埃安工程师透露,新车开发阶段京东提供了超过200万条用户搜索数据,最终促成后排“露营大床模式”等特色功能。不过实测发现,当前车家互联仅支持京东系智能设备,对米家、华为生态的兼容性尚未开放。

03 技术降维背后的商业逻辑京东的智能驾驶布局始终带着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与华为全栈自研、小米ALL IN自动驾驶不同,埃安UTsuper选择将有限成本集中于高频场景:APA自动泊车针对老旧小区窄车位痛点,ICA巡航则主打三四线城市的长途出行需求。这种“够用就好”的策略,与其说是技术妥协,不如说是对下沉市场的精准拿捏。

真正的杀手锏或许藏在后续服务中。根据协议,京东养车3000家门店将逐步接入广汽诊断系统,这意味着车主能享受原厂级维保服务,却只需支付第三方门店的价格。当其他车企还在为OTA升级收费争论时,京东已经构建起“硬件引流+服务盈利”的完整闭环。

这场跨界合作的启示在于:智能汽车的价值链正在重构。京东用数据定义产品,用生态增值服务,用供应链压降成本——这套在3C领域验证过的打法,或许真能催生出属于国民级智能电动车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