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马来西亚吉隆坡上演了极具戏剧性的一幕。就在特朗普结束东盟峰会行程、乘坐"空军一号"离开后,东盟10国立刻邀请中、日、韩、澳、新、印6国领导人,火速召开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这是该会议时隔5年首次重启,16国领导人围坐一桌的画面,像极了对刚离开的美国发出无声宣言。
这次会议时间点选得相当微妙。特朗普刚结束东盟峰会行程,16国领导人就马不停蹄召开RCEP会议,摆明了就是要把美国排除在外。分析人士直言,这是对特朗普近期关税政策的直接回应。这位美国总统重返白宫后,正忙着在亚太地区"拉帮结派",试图用贸易协议逼迫东盟国家站队。特朗普这次东盟之行可谓"表演型外交",不仅抢走东道主马来西亚的风头,主持泰国和柬埔寨签署所谓"和平协议",还接连与马、柬、泰、越四国签署贸易协议框架。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些协议更像是"空头支票"。东盟国家只承诺取消对美关税壁垒,美国却没降低对这些国家的高额关税,未来能否执行还是未知数。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盟友们的选择。特朗普推行的"美国优先"政策让美国越来越孤立,这次亚洲之行干脆跳过了APEC峰会等多边机制。但他的盟友们可不想跟着"自绝于全球贸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韩国总统尹锡悦、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全都出现在RCEP会场。最具象征意义的是印度的回归。这个2019年因谈判失败退出RCEP的国家,这次不仅派代表参会,还明确表达了"重新评估加入可能性"的意愿。要知道印度现在正被美国极限施压,此时重返RCEP框架,既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无声抗议,也暗示着15国2020年签署RCEP时特朗普政策"助攻"的历史正在重演。

RCEP可不是普通的区域协议。这个覆盖全球约30%人口、30%GDP和30%贸易总额的超级自贸区,相当于把整个东亚、东南亚和大洋洲主要经济体绑在一起。疫情期间,RCEP成员国间贸易额逆势增长12.5%,证明这个机制的强大韧性。经济意义之外,它的地缘政治影响更值得关注。对东盟来说,有了RCEP做后盾,面对美国的贸易施压时终于能挺直腰杆,毕竟16国加起来的经济体量,足够让任何单边关税政策失效。更关键的是,这是中日韩三国首次共同参与的自贸协定,为停滞多年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铺设了路基。
想象一下,如果中日韩自贸区建成,这个GDP的经济圈将形成紧密供应链网络。美国一直想把日韩打造成围堵中国的"桥头堡",但当三国企业在同一个产业链里深度绑定,谁还愿意当"冲锋队"?经济纽带带来的共同利益,或许比100个军事同盟更能维护地区和平。特朗普或许还在为签署几份双边协议沾沾自喜,但RCEP的重启已经传递出明确信号:当美国沉迷于"关税大棒"和"阵营对抗"时,亚太国家正用实际行动构建新的合作框架。这个覆盖35亿人口的自贸区,本质上是对单边主义的集体反击,也是对全球化历史大势的重新确认。
最讽刺的是,特朗普2017年退出TPP时宣称"要保护美国工人",结果却把亚太经济主导权拱手让人。如今RCEP不仅吸纳了TPP原有的大部分成员,还形成了更开放的合作模式。当美国企业只能通过"特殊协议"进入东盟市场,而中国、日本、韩国企业享受着零关税待遇时,所谓"美国优先"最终只会变成"美国落后"。这场吉隆坡的16国峰会,正在悄悄改写世界经济版图。特朗普的专机消失在东南亚的天空,留下的不仅是几份悬而未决的协议,更是一个被边缘化的超级大国背影。历史终将证明,谁试图逆全球化潮流而动,谁就会被时代抛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