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直升机
20T突击/运输直升机:演习中展示垂直包抄战术,提高陆航空降作战能力
11月24日,央视第7套节目公开报道的镜头显示,直20T直升机参与了空中突击演习,意味着东部战区某陆航旅已经装备了这款直20系列最新款的突击/运输直升机。第71集团军下辖航空旅,在福建东部、靠近台湾关键进场口附近,执行低空...
为何我国歼20都造出来了,却造不出美国阿帕奇这种直升机?说实在话,阿帕奇直升机自
为何我国歼20都造出来了,却造不出美国阿帕奇这种直升机?说实在话,阿帕奇直升机自问世以来,稳坐全球重型武装直升机的头把交椅,但中国的歼-20一出场,其他战机都得靠边站站。很多人以为飞机就是飞机,技术都能通用,其实完全是两条赛道。歼-20玩的是高空高速、隐身突防、系统集成那一套,歼-20从2011年首飞到2017年成建制入列,用了不到六年就把差距拉平。可武装直升机不一样,它得在树梢高度贴地飞、长时间悬停、扛枪扛炮扛沙尘,核心难点全在发动机可靠性和旋翼传动寿命上,这玩意儿不是一蹴而就,得靠几十年实战和迭代堆出来。阿帕奇从1975年原型机上天,1984年列装,靠的就是T700系列发动机一步步往上爬,早年1690马力,后来701D到2000多马力,现在T901直接冲到3000马力以上,维修间隔上千小时,飞几年才大修一次。更狠的是实战经验:巴拿马、海湾战争、伊拉克、阿富汗,飞了五百多万小时,战场上反馈回来一点点改,传动系统就算没油也能干转60分钟,四片复合材料桨叶扛得住12.7毫米机枪弹,十六枚地狱火导弹一挂,一晚上就能让几百辆坦克趴窝,长弓雷达加夜视系统,黑夜雾天照样精准打击。这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是40年血汗换的。我们武装直升机起步晚,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搞专用型号,直-10是1990年代中期立项,2009年才交付部队,早年用涡轴-9,957千瓦,折合1300马力左右,比阿帕奇早期还弱不少,只好减装甲换机动,旋翼寿命和传动稳定性都有差距,挂八枚蓝箭导弹,火力只有阿帕奇一半,航电再牛也没经过大规模实战检验。但这几年进步真不是盖的。直-20通用直升机2013年底首飞,2019年国庆公开,五片桨叶特别适合高原,部队演习里反复验证了复杂地形下的可靠。涡轴-16发动机中法合作,2019年取证,2023年底开始批量交付,起飞功率1240千瓦以上,可靠性翻倍提高,已经给直-20装上了,为重型平台打下心脏基础。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2024年3月那张Z-21照片流出,十吨级,继承直-20成熟气动布局,机身更窄,串联座舱,排气口向上减红外特征,短翼挂点明显增多,能模拟挂十六枚导弹,机鼻位置预留23毫米航炮。2025年3月又曝新照,试飞还在继续,高原测试也在进行。这说明我们没走弯路,直接用直-20这块硬砖头改重型武直,降低风险、加快进度,火力、防护、续航一下子就上去了。说白了,阿帕奇领先40年,我们起点低,但追得快。歼-20证明我们一旦集中力量就能弯道超车,直升机也一样,材料、航电、动力技术都在共享,部队实兵演习把战术体系越打越熟。Z-21这类重型武直一旦列装,陆航对地支援能力就彻底变样,高原、海岛、复杂地形全覆盖,差距一天比一天小。
9个月大婴儿突患肠梗阻!直升机紧急起飞用时35分钟完成救助
11月18日,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接到烟台长岛综合试验区应急管理局救助信息,南长山岛上一名9个月大的婴儿肠梗阻,情况危急,因当地医疗条件有限,请求救助直升机前往救助。接到救助信息后,北海救助局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指派...
中国“霹雳火”和美国“眼镜蛇”两款攻击直升机罕见同框,参与巴陆军对地攻击演习,向竞争对手传递明确信号
11月16日,互联网上出现了中国WZ-10ME-II“霹雳火”直升机和美国AH-1F“眼镜蛇”直升机罕见同框,在同一空域机动和协同射击的摄影图片,引发了全球许多军事爱好者和相关军事网站的关注和报道。当天,在旁遮普省杰赫勒姆的蒂拉...
日本玩声东击西,中国早看穿!这招棋,他们下错了最近日本又在南海搞事情了,军
日本玩声东击西,中国早看穿!这招棋,他们下错了最近日本又在南海搞事情了,军舰在金兰湾停靠,直升机航母穿越南海,还跟美国澳大利亚一起搞军演。嘴上说是为了地区安全,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招就是典型的声东击西,想把中国注意力从东海钓鱼岛问题上引开。我跟大家聊聊,这招棋日本下得有多错。先看历史,日本从田中奏折开始就一直有解决中国的野心。一九零一年他们成立东亚同文书院,表面是学术机构,实际是间谍培训场。五千多名学员以旅行考察为名,测河宽量城墙厚,为侵华战争提供情报。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四个月就被占领,关键情报就是这些书院生提供的。现在日本换了个方式,但套路没变。他们打着温泉旅游开发的旗号,在山东海南做水文勘察,实则为潜艇标定隐蔽航道。二零二零年中国查处二三零零起非法测绘案件,日本护照持有者比例很高。这些数据说明,日本的硬渗透策略早就被中国识破了。再看经济,日本这招声东击西更显得心虚。日本电子信息产业出货额从二零零零年的五九点五万亿日元降至二零二零年的三九点二万亿日元,产业附加值也在下降。百分之三五点九的日企认为难以找到中国以外合适的替代供应商。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报告显示,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军事上更是差距明显。日本海上自卫队军舰不到五十艘,没有航母;中国海军有三艘航母,五十多艘驱逐舰。日本的F三五战机缺乏配套预警机和远程打击能力,而中国已经形成完整的侦查打击体系。中国外长最近表态,以往中方在与日本外交交流中多采用较为委婉的政治话术,而现在转而使用更加直白的语言,用日本听得懂的直白语言,让他们明白挑衅的代价。这说明中国不是示弱,而是底气更足了。最有趣的是,日本现在最慌的不是航母下饺子,而是中国哪天真的动手,打破他们在中国长达百年的影响力网络。日本想通过南海问题转移视线,实则暴露了他们的焦虑。中国不慌不忙,既保持经济合作,又加强军事准备,还通过外交手段让日本明白挑衅的代价。日本这招声东击西,看似高明,实则暴露了他们的困境。经济上依赖中国,军事上差距明显,历史问题又摆在那里。现在的问题是,日本什么时候才能放下过去的侵略思维,真正跟中国和平相处?他们还在南海折腾,却没意识到中国已经不是当年的中国了。你觉得日本的声东击西策略能成功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点赞关注不迷路!
前两年网上总是流传一种声音,说是日本拥有的四艘直升机航母只要稍加改装就能充当准航
前两年网上总是流传一种声音,说是日本拥有的四艘直升机航母只要稍加改装就能充当准航母,再加上从美国高价购买来的F-35B隐身舰载机,日本完全可以超越中国的两艘滑跃式航母,成为亚洲排行第一的航母大国。然而,随着中国福建舰正式入列,以及中国歼-35舰载机的即将量产,日本短促的航母大国梦终究要被中国拉回现实。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两艘“出云”级直升机护卫舰——“出云”号和“加贺”号,一度被热炒为“准航母”。它们满载排水量约2.7万吨,甲板长度接近250米,理论上可通过改装搭载F-35B垂直起降战机。日本防卫省曾宣称,改装后每舰可携带最多18架F-35B,试图打造“双航母”阵容抗衡中国海军。但现实很骨感:改装需加装滑跃甲板、耐高温涂层,并解决舰体重心升高问题,耗时至少18个月,且每艘改装费用高达数十亿美元。更关键的是,F-35B为适应短距起飞,必须牺牲40%燃油和30%弹药量,作战半径从1200公里缩水至不足900公里,活像“被剪了翅膀的鹰”。日本网友曾兴奋讨论“出云号可压制辽宁舰”,但真相是,这两艘轻型航母缺乏固定翼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支持。F-35B孤军奋战时,一旦遭遇电子干扰,立刻沦为“瞎子”。其甲板同时只能停放6架战机,单日最大出动量不足30架次,不到福建舰的十分之一。所谓“亚洲第一航母大国”的幻想,在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面前瞬间露馅。福建舰的服役,让日本准航母的局限性暴露无遗。这艘8万余吨的巨舰,采用全球领先的中压直流电磁弹射系统,故障率仅为美国福特级的七分之一。它的甲板可同时调度歼-35隐身战机、歼-15T重型战机和空警-600预警机,形成“侦察-打击-防御”全链条体系。日本网友看到福建舰弹射歼-35的画面后惊呼:“弹射初速比蒸汽弹射更快,这简直是工业美学!”战力对比更残酷。福建舰单日舰载机出动量达300架次,相当于日本“出云”级的10倍。歼-35的“双模式起飞”能力,既适配电磁弹射,也能在辽宁舰、山东舰的滑跃甲板上起降,让中国三航母编队实现“五代机全覆盖”。而日本F-35B因设计妥协,连远程反舰导弹都无法携带,网友酸溜溜吐槽:“美国还没搞定电磁弹射五代机,中国竟然后来居上。”福建舰的远海训练,进一步刺痛日本神经。今年9月,福建舰穿越台海赴南海演练,东部战区同步监控美英军舰动向,展示“舰机联动”的精准反制能力。日本防卫省紧急追加预算,研发高超音速导弹和无人舰队,试图用“非对称作战”找补劣势,但军事专家指出,这种补救如同“用弓箭对抗导弹”。更让日本尴尬的是,其航母战略严重依赖美国。F-35B的维护和飞行员训练需美军支持,而美国自身福特级航母至今未能稳定弹射F-35C。日本网友悲观预测:“中国航母体系成型后,日本可能被从太平洋切割出去,沦为边缘角色。”福建舰的服役,标志着亚洲海军力量对比彻底逆转。中国航母的优势不止于吨位,更在于体系化作战能力:空警-600将预警半径扩展至1500公里,055驱逐舰配备反舰弹道导弹,形成“一舰控海”的威慑网络。日本虽计划在2027年前将防卫预算提至GDP的2%,并部署“战斧”导弹,但零散的“准航母”群难以扭转整体劣势。有趣的是,日本民间态度呈现“冰火两重天”。有人坚持“中国抄袭美国”,也有人坦言:“比起F-35,我更喜欢歼-35的造型。”福建舰的诞生,不仅是一艘战舰的入列,更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它用硬实力告诉世界:航母游戏的规则,已经由中国改写。
深圳跨境直升机航线正式通航
11月6日,从澳门国际机场起飞的直升机飞抵深圳国际邮轮母港直升机停机坪。当日,深圳国际邮轮母港正式启用跨境直升机出入境功能。两架次跨境直升机搭载着首批乘客,先后完成从澳门国际机场至蛇口、从蛇口至香港信德直升机场的...
美军两架坠毁南海的飞机原因已明确,不是电磁攻击,也不是“南海魔咒”,而是……美军
美军两架坠毁南海的飞机原因已明确,不是电磁攻击,也不是“南海魔咒”,而是……美军自己找的麻烦。这事儿说白了,真不稀奇。两架飞机,一架“海鹰”直升机,一架“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前后脚掉海里,时间差不到一小时,位置也没差多远。你说巧不巧?可别再扯什么神秘武器、电磁攻击了,听着像评书,唬唬外行还行。当时那片海的情况有数据撑着,风力就5-6级,连个大风预警都够不着;能见度超过10公里,大晴天没云彩,既没有台风搅出来的巨浪,也没有强对流天气干扰飞行。说白了,那天的海空条件比不少内陆机场都强,老天爷半点儿乱子没添。既然外头因素都排除了,问题肯定出在美军自己身上。了解美军近几年情况的都知道,这早不是他们第一次在南海出洋相了。前两年就有架F-35C战斗机,着陆时一头撞在航母甲板上,事后调查报告说得明明白白,就是新手飞行员操作作的,该开自动模式偏手动,没练过急转动作还硬逞能,航母地勤也跟着判断失误,纯纯的人为乌龙。再往前数,核潜艇在南海撞山、驱逐舰跟商船蹭到一块儿,没一件不是自己搞出来的麻烦。这次俩飞机连着掉,根儿上还是美军那股“穷兵黩武”的臭毛病。为了在南海刷存在感,他们的军舰飞机常年连轴转,所谓的“自由航行”比咱们上下班都勤。有数据说,今年美军在南海的战机起降次数,比去年多了快三成,航母战斗群也是一波接一波地来。机器连轴转都得发烫,更别说这些精密的军用飞机,还有熬得没精神的飞行员了。“海鹰”直升机管搜救运输,“超级大黄蜂”主打空战,看着分工不一样,其实都栽在了“用得太狠”上。飞行员长时间绷着神经,训练时间被压缩,老的没歇过来新的又顶不上;飞机保养更是马马虎虎,去年F-35C掉下来后就有消息说,有些零件早该换了还在凑合用,全靠地勤硬扛。这么折腾,不出事才怪。更有意思的是,美军每次出事儿,总有西方媒体先想着往别人身上推。上次F-35C掉海里,就有人瞎炒“中国抢着打捞”,结果被咱们外交部发言人一句话点透:“秀肌肉秀多了,难免要肌肉拉伤”。这次也一样,刚出事就往“神秘力量”上扯,说白了就是不想承认自己管理烂。南海是讲和平的地方,不是美军的练靶场。别的国家都在忙着合作搞发展,就美军天天把飞机军舰往这儿派,生怕这地方太安稳。现在接二连三出事故,与其琢磨什么“魔咒”,不如好好想想自己那套霸权逻辑错在哪儿。再先进的装备,也经不住这么造;再强的军力,也躲不开“不作不死”的理儿。说到底,这两架掉海里的飞机,就是给美军提个醒。要是还一门心思在南海挑事,下次掉下去的,可能就不只是飞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