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岁,退休刚两年,身体却迎来最沉重的一击——双肾坏死。

是什么让一个外表硬朗、每天坚持“排毒”的人,最后躺进了ICU?不是天灾,不是遗传,而是他自以为“健康养生”的一项习惯:一周排尿超百次。
很多人看到这标题,第一反应可能是:“排尿多,不是好事吗?身体在排毒啊。”可要真是这么简单,肾科医生也不用年年被问到“我一天喝八杯水,是不是肾更健康”了。
真相往往藏在我们以为正确的地方。本文不是为了吓人,而是想把这个被误解太久的“养生常识”给掰扯清楚。
 排尿多,真的是身体在“排毒”?
排尿多,真的是身体在“排毒”?这话,听起来像那么回事,但细想一下就有问题。肾脏不是垃圾桶,它是过滤器。水喝进去多,尿液是多了,可并不代表毒素就多了。
真正的问题在于:当你长期逼迫身体“多排”,等于强行让肾脏超负荷工作。肾脏是个特别耐操的器官,哪怕只剩下20%的功能,还能维持正常代谢。
但也正因为它太“能扛”,一旦出问题,往往已经是晚期。就像那位63岁的张先生(化名),他一天能上厕所十几趟,晚上起夜四五次,觉得自己“代谢快”,身体一定倍儿棒。

殊不知,这其实是肾功能衰竭的早期信号。
夜尿频繁,不是睡眠浅,而是肾在求救很多中老年人都有夜尿的困扰,但大多数人归因于“年纪大了,正常”。其实不是。夜尿超过两次,就值得警惕。尤其是喝水量没变,尿却变多,那可能说明肾小管的浓缩功能下降了。
肾小管是肾脏里的“再处理车间”,负责把有用的水分和电解质重新吸收回身体。
若它失效了,水就直接排出体外,造成尿多、脱水、电解质紊乱,长此以往,会加快肾组织的纤维化,最终走向不可逆的“坏死”。关键知识点:夜尿多 ≠ 喝水多,反而可能是肾脏在漏水
 水喝多一点没错,但这事得看人说话
水喝多一点没错,但这事得看人说话关于“多喝水”的建议,其实是有前提条件的。肾功能正常、心脏功能良好、没有水钠潴留问题的人,才适合多喝水。
而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群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肾功能下降、高血压或糖尿病,这时若盲目大量饮水,反而会让肾脏负担更重。
我曾遇到一位患者,天天背着保温壶,定时定量喝水,一天三升水不带断的。他说:“医生都说多喝水能排毒!”

但他忘了问一句:“喝得下,排得出吗?”肾功能不行了,水进去了排不出来,最后就是水中毒、低钠血症、脑水肿。关键知识点:喝水不是越多越好,要看自己的肾脏和心脏承受能力
“小便清亮”并不代表身体好,可能只是稀了很多人喜欢观察自己的尿颜色,看到尿液清亮、无味,就觉得自己很健康。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伪健康感。正常尿液应该是浅黄色,带点氨味。
如果总是清如白水,反映的不是“干净”,而是尿液浓缩能力差,肾小管功能可能早就出问题了。

还有一种情况更要当心——尿量特别多但泡沫多、味道重,这往往是蛋白尿,是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的表现。在临床上,这可是肾病的早期红灯。
关键知识点:尿越清,不代表身体越干净;尿泡多、尿味重,才是问题的开始
“养生式作死”,正是最常见的慢性肾损伤诱因别以为肾病都是得了“重病”的人才会有。实际上,慢性肾病的主要诱因,60%以上都来自日常生活的“伪健康习惯”。除了不当喝水,还有以下常见“地雷”:

长期吃补药,尤其是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极易引发肾小管间质病变。吃得太咸,高钠摄入会升高血压,高血压本身就是肾脏的“死敌”。
爱喝甜饮料,高糖负荷对胰岛功能和肾血管都构成慢性伤害。常年憋尿,容易引发泌尿系感染,进而影响肾盂和肾实质。
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日积月累就是慢性病的“温水煮青蛙”。关键知识点:慢性肾病的幕后推手,往往是看似“健康”的日常习惯
 为什么肾病总是发现得太晚?
为什么肾病总是发现得太晚?说到底,肾病的可怕之处,不是它有多快,而是它有多“安静”。80%的慢性肾病患者在初期无明显症状,等到出现乏力、水肿、贫血,肾功能往往已经严重受损了。
最讽刺的,是那些“自律过头”的人,反而容易中招。我曾在病房遇到一个老爷子,天天早起锻炼、控制饮食、定时喝水,连盐都不沾。
结果查出慢性肾衰竭中期。他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这么多年规规矩矩养生,怎么还这么倒霉?”但身体不是靠“规矩”来运作的,它讲的是适度、平衡、个体化。

关键知识点:身体健康不是靠“自律模板”,而是靠科学理解和自我适配
真想护肾,该怎么做?说了这么多,不是让人焦虑,也不是让人戒水、戒盐、戒生活。而是想说一句:别把身体当机器,也别把健康当道听途说的游戏。想保护肾脏,从今天开始,把这几件事落实:
饭菜清淡一点,少盐少腌制,肾脏少受累。别硬撑尿意,养成规律排尿习惯。每年做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尤其是血肌酐、尿微量蛋白。控制血压血糖,这是对肾脏最直接的保护。

适当喝水,但不要机械地灌自己,多观察尿色、尿频变化。关键知识点:肾脏健康的核心是“稳定”,饮食、习惯、情绪都要稳
写在最后肾脏这个器官,很像一个不吭声的老员工,平时默默干活,从不抱怨。可一旦辞职,就是“一拍两散”,无法复职。

所以别再用“排尿多就是好事”这种逻辑去绑架它了,也别再把“多喝水”当成万金油式的养生信条。有时候,身体不是没提醒你,而是你听不进去。真正的健康,从来不是做得最多,而是做得对。
参考文献:
[1]刘志红,许建平. 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筛查与干预[J]. 中华内科杂志,2023,62(4):273-277.
[2]王建业,张艳芳. 高盐饮食与肾脏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4,32(3):180-184.
[3]李慧敏,王莉. 夜尿症与慢性肾病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5,45(9):2123-2126.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