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国警告一旦中美开战,必然在三天内摧毁中国工业,美国可谓是异想天开的癞蛤蟆…

“只要开战,我们三天内让中国工业瘫痪…”美国叫嚣着只要打仗,必会先摧毁中国工业基础!在中美两国商业往来与贸易争端日益加剧

“只要开战,我们三天内让中国工业瘫痪…”美国叫嚣着只要打仗,必会先摧毁中国工业基础!

在中美两国商业往来与贸易争端日益加剧的背景下,部分美国智库和军工企业开始进行各种形式的"中美对抗模拟推演"。

在这些推演设想中,他们提出了一种假设性情境:对中国制造业系统实施军事打击可能被纳入战术选项考量。

更值得注意的是,有美国战略研究报告公开指出,若两国之间发生武装对抗,美国将会把破坏中国的工业生产设施列为首要军事目标。

从历史上各个战争的演进规律观察,一个国家的制造水平直接决定了其在战场上的作战实力。

18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技术革新,彻底改变了传统战争的进行方式,从农业时代依赖人海战术的模式,转型为工业时代依靠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战争形态。

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其权威著作《大国的兴衰》中着重强调:"自拿破仑时代起,每一场重要国际战争的最终结局,本质上都是各国工业制造实力的对决。"

回溯上世纪50至70年代的美苏冷战时期,苏联构建了一套以军事工业委员会为核心的特别经济体制,将绝大部分工业产能都配置在国防军事领域。

这种过度侧重军事工业的发展策略,导致民用技术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最终引发经济体系严重失衡而走向崩溃。对比来看,美国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将互联网、GPS等先进技术同时运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实现了技术的持续创新突破。

这样的发展实践正好印证了保罗·肯尼迪的观点:过度偏向军事用途的工业体系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代战争形态已经完成了从资源储备竞争向科技实力较量的转变。

过去的战争主要依赖钢铁石油这些传统战略物资,现在则更加注重芯片技术和软件系统的升级速度。

以当前仍在持续的俄乌冲突为例,乌克兰军队使用的Starlink卫星通讯系统,每日数据传输量可达5TB,这完全得益于SpaceX公司强大的卫星制造能力,该公司每月能够发射120颗卫星进入轨道。

在现代冲突环境中,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实力往往成为影响战局的关键因素,基于这样的认知,美国采取的相关战略似乎具备一定的合理性。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美国制造业开始大规模将生产环节迁移至中国。

依托中国相对优惠的劳动力成本和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中美之间逐渐形成了"中国负责制造,美国负责采购"的经济协作模式。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这种合作模式的潜在问题逐步显现,促使美国意识到将产业链过度集中于某一个国家可能带来战略风险。

然而尽管认识到问题的存在,美国在相关领域的政策调整却显得不够彻底。

2017年,特朗普政府执政后,美国对中国实施了强硬的贸易政策,包括加征高额关税以及将华为等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这些举措直接指向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发展,意图阻碍"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实施进程。

美国明确将中国定位为其战略竞争对手,担忧中国工业体系的升级会动摇其在全球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影响其国家经济安全。

拜登政府就任后,继续推行对华技术封锁政策,比如实施严格的芯片出口管制措施。

他们采取"重点防御"战略,联合盟友建立排除中国在外的产业链体系,例如印太经济框架、芯片四方联盟等机制,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华遏制体系。

2023年,美国政府官方发布的供应链评估报告特别指出,稀土、半导体、医药等关键产业领域必须优先实现与中国的脱钩。

美国针对中国产业链的策略部署,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同步推进,可谓是狼子野心…

其一,美国实施了严格的技术封锁措施。他们重点针对半导体产业进行限制,比如禁止向中国出口EUV光刻设备,同时在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前沿基础科技领域设置技术壁垒。这些举措明显是针对中国核心科技发展的遏制行动。不仅如此,美国还利用其全球影响力,推行"长臂管辖"政策,通过《外国直接产品规则》来阻止其他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关键技术。

评论列表

用户15xxx19
用户15xxx19 2
2025-10-29 10:58
若美国胆敢向中国开战,2小时内华盛顿将被夷为平地!
蛰伏
蛰伏 2
2025-10-30 12:38
美国只会欺负小国,连俄罗斯都不敢动?还吹牛打中俄
泰山之巅
泰山之巅 1
2025-10-29 13:25
那就互相摧毁对方工业基础,看看谁能挺到最后。相信霉国很快彻底被摧毁,霉国灭亡指日可待
队长
队长 1
2025-10-31 17:48
美国如果敢袭击中国核电,钢铁,水电,造船,是要是其中一个,,中国的反击就是美国要倒退100~200年,,还是相互不用核武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