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2025年11月楼市大洗牌:银行下场卖房,可能只是开胃菜

最近,广州地铁、机场集团、城投平台纷纷挂牌出售名下住宅、商铺和写字楼。有人说是“盘活资产”,有人说是“优化结构”,这些话

最近,广州地铁、机场集团、城投平台纷纷挂牌出售名下住宅、商铺和写字楼。

有人说是“盘活资产”,有人说是“优化结构”,这些话没错,但太官方。说白了就是:连“国家队”都扛不住了,准备撤了。

更关键的是,这个月还出了不少影响咱钱包的大政策,不管你是想买房还是手里有房,都得好好琢磨琢磨。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房价走势,拿苏州举个例子,11 月最新数据一出来,不少业主心里凉半截。二手房全城均价 16646 元 / 平,环比跌了 0.92%,吴江、常熟跌得最狠,尤其是常熟,直接跌了 2.56%,一套 100 平的房子,一个月就少了小 3 万。新房稍微好点,但也没好到哪儿去,全城均价 23177 元 / 平,还是跌了 0.46%,也就吴中、吴江几个区域微涨了 0.3%。不光苏州,全国不少城市都这情况,三四线城市房价中位数今年已经跌了 18%,有些小区挂出去的房子,半年都没人问一句。

但你要是以为所有房子都在跌,那可就错了。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的二手房,价格稳得很,香港顶级住宅价格还逆势涨了 3.2%。上个月深圳一套 120 平的改善房,挂牌当天就有 5 组客户抢着谈,最后比挂牌价还多卖了 20 万。为啥差别这么大?说白了,现在买房早就不是 “闭着眼买都赚” 的年代了,得看你买在哪个城市、哪个地段。

再说说 11 月影响最大的政策变化 —— 全国多数城市彻底进入 “非限购时代”。北上深这几个一线城市也松口了,比如北京,以前要缴满 5 年社保才能买房,现在只要在核心产业园区工作,3 年社保就能买;深圳更是直接取消了关外的限购,只要你有身份证,就能买一套。除了限购松绑,房贷利率也跌到了 “地板价”,首套房利率最低能到 3.25%,比 2018 年的 5.6% 近乎腰斩。算笔账:贷款 150 万还 30 年,以前每个月要还 8300 多,现在只要 6500 左右,一个月能省 1800,30 年下来就是 64 万,相当于多赚了一辆宝马。

还有个好消息是公积金政策也变宽松了,青岛的刘先生最近买了套 230 万的二手房,凭着新政提取了 48 万公积金当首付,一下子减轻了不少压力。全国已经有 60 多个城市推出了购房补贴,有的直接给现金,有的免契税,像长沙,买改善房还能享受 “以旧换新” 补贴,卖了老房子再买新房,最高能补 5 万。

但政策再好,也架不住有些地方房子 “卖不掉”。截至 9 月底,全国 50 个主要城市的商品房库存已经达到 3.1 亿平方米,去化周期近 20 个月,也就是说,就算现在不盖新房,把库存卖完也得一年半。尤其是三四线城市,有些小区晚上亮灯率还不到 30%,变成了 “空城”,想把房子卖掉比登天还难。就像我老家的表哥,去年在县城买了套 120 平的房子,今年想卖掉去省会发展,挂了 8 个月,从 80 万降到 70 万,还是没人要,最后只能租出去,一个月租金才 1200,连房贷利息都不够。

不过,库存多不代表好房子也多。现在市场上最缺的是 “好房子”—— 比如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改善房、配套完善的学区房、适合老人住的适老化住宅。深圳今年第三季度推出的几个高端楼盘,都是 “开盘即售罄”,因为这些房子不仅地段好,还带智能家居、社区医院,正好满足了大家 “住得好” 的需求。相反,那些远郊的、没配套的 “老破小”,就算价格再低,也没人愿意要。

那么问题来了,普通老百姓该怎么应对现在的楼市?别急,给大家分情况说说。

如果你是刚需族,现在其实是个不错的窗口期。一方面,政策红利多,利率低、首付低,还能拿补贴;另一方面,不少房东急着卖房,价格有谈判空间。但选房的时候一定要记住 “三不买”:三四线城市的远郊房不买,没产业没人口流入,买了就是 “砸手里”;没配套的 “故事房” 不买,比如那些号称 “未来要建 CBD”“地铁要开通” 的房子,等规划落地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月供超过家庭月收入 35% 的房子不买,别为了买房把生活质量搞垮,还得留些应急资金。就像在北京工作的小李,之前看中了一套远郊的房子,月供要占收入的 50%,后来听了建议,选了市区的小两居,虽然面积小,但通勤方便,月供也在承受范围内,住着也踏实。

如果你是改善型购房者,现在可以好好挑挑。因为市场上改善需求越来越多,房企也在做产品升级,比如中海、绿城这些开发商,现在都在核心城市拿地,建的房子不仅户型好,还带绿色节能、物业服务。选的时候要关注两点:一是地段,优先选人口净流入、产业发达的区域;二是流通性,将来想换房的时候能卖掉。比如王女士一家,之前住的两居室不够用,最近换了套 140 平的三居室,选在杭州的产业园区附近,不仅住着舒服,以后就算想卖,也不愁没人要。

如果你是投资者,那可得谨慎了。“炒房暴富” 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投资房产,得抱着 “长期持有” 的心态。优先选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比如上海、深圳的次新房,租金回报率能到 2.5% 以上,比存银行划算。千万别碰三四线城市的房子,尤其是那些 “葱价房”,看着便宜,买了之后卖不掉、租不出去,只能当 “纪念品”。

地方国资的集体行动,不是末日预言,而是一记警钟:别再用过去的逻辑,赌未来的房价。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真正的财富,不是账面上的房产数字,而是手里能自由流动的现金,和一颗看清趋势的清醒头脑。

毕竟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选对了房子,才能住得安心、踏实。

评论列表

10xxx88
10xxx88 2
2025-11-24 12:57
房地产这些年高速发展本质上就是透支未来,很多房子并不是买来自己住,而是投资炒房或者为子女先囤着,按照现有的认知,房子能一直无成本持有和传承,拆迁还能换新,随着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咱们的子孙后代还需要买房吗?这样的模式可持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