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合肥,下一座超级城市!

前几天,总台“科晚”在合肥开启录制。10000架无人机惊艳天鹅湖上空,这座“黑马”城市的排面,再一次拉满。这场以“新质生

前几天,总台“科晚”在合肥开启录制。10000架无人机惊艳天鹅湖上空,这座“黑马”城市的排面,再一次拉满。

这场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关键词的盛会,已连续两年“偏爱”合肥。

▲2025《中国科技创新盛典》

此外,在前几天公布的《27座万亿城市三季度经济数据》中,合肥前三季度GDP为10252.4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在万亿城市中排名第三。

划重点的是:合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达15.2%,创下自身近44个月新高,在万亿城市中遥遥领先。

▲图源:城市进化论

人物总不缺故事。而合肥的故事,总带着几分让人津津乐道的“多面性”。有“赌城”这种极具戏剧色彩的,也有励志版、传奇版......等等。

今天,我们聊一聊“硬核版”:合肥,到底凭什么是下一个超级城市?

过去十年,合肥GDP排名从全国第25位跃升至第19位,2024年更成功跻身长三角第四座GDP超万亿、人口破千万的“双万”城市。

如此火箭增速,是因为底子薄?还是因为赌对了?

想要了解更深层的原因,得先明确一个逻辑:全球发展史告诉我们,生产力的每一轮迭代,都会托举出一座座超级城市。

《十五五规划》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任务专章部署,其中"科技"被提到46次,"创新"被提到61次。

比"十四五"更强调"高水平"的创新和技术。可以说,谁能抓住新质生产力,谁就是下一轮城市极核。

现在,我们再来看合肥这组“战绩”:

●2025全球科技集群指数百强第39位、全球科研城市第12位,与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同处第一梯队

●合肥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达到20家,居全国第6,省会城市第二位

●2024年,合肥市GDP同比增长6.1%,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2.6%

●2024年,合肥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4.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2个百分点,居省会城市第二位

(数据来源: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

这些数据足以印证,合肥的每一步都是与国家战略的精准卡位。

从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到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可以说,合肥的定位,就是国家战略担当。这一点从产业布局也能看出:

●因“缺屏”而“投屏”:当年家电产业蓬勃发展,却苦于“缺屏”之痛,国内八成液晶面板依赖进口。2008年,合肥顶着巨大压力,“重仓”京东方。如今,新型显示产业已成为合肥首个千亿产业集群。

●因“缺芯”而“强芯”:解决了“屏”的问题,又面临“芯”的瓶颈。合肥再次出手,投资晶合集成、长鑫存储,硬是在半导体领域撕开一道口子。如今,长鑫科技已跻身全球前四大DRAM企业,带动数百家产业链企业协同攻关。

●看准“车”势而“驭车”: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擘画,合肥在2020年拥抱蔚来。近五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超20倍,带动安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量双双登顶全国。

▲合肥经开区蔚来汽车工厂

而这种下“先手棋”带来的“磁吸效应”,已经在人口流向上凸显。

过去十年,合肥人口净增超 130 万,增速领跑全国重点城市。而人口的新流向,本质是 “价值的再聚焦”,十年前拼厂房、流水线,现在拼高水平科技。

合肥通过布局“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现象级产业地标集群,以及面向未来的量子信息、空天技术、聚变能源、下一代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引发人才的“迁徙潮”,他们“用脚投票”,奔赴这片充满未来的科创高地。

▲图源:合肥日报

城市产业竞争向来不进则退,新兴产业直接决定城市未来——如今的合肥,已从过去的产业转移承接者,成长为新兴赛道的领跑者。它的能级和确定性远超普通城市竞争。

深圳抓住了改革开放,杭州抓住了互联网,而合肥,正在牢牢抓住“科创兴国”的下一波浪潮,稳稳站上国家极核城市的核心赛道。

▲图源:合肥文旅

当我们把目光放眼到全球会发现,当城市化进入成熟阶段,发展模式会从“摊大饼”式的规模扩张,转向“炼精钢”式的内涵提升。

资源不会再盲目外溢,反而会以极高的效率,向配套最成熟、运营效率最高的核心区疯狂回流和浓缩。因此,每一座超级城市,都会诞生一张“极核名片”:

纽约・华尔街,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却集中了3000多家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是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和投资高度集中的象征;

伦敦・金融城,仅2.6平方公里,汇集了英格兰银行、渣打银行等500多家银行、180多个外国证券交易中心,世界级的律所等在这里设立总部。

它不仅是城市的封面、记忆点,也是资源和价值的浓缩高地,这就是——极核。

极核的发展高度,直接定义城市的世界高度。它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中心,更是资源密度、效率能级、文明层级的极致浓缩。

而在合肥,政务区的极核地位,毋庸置疑。

※不止是行政中心,更是合肥的“大脑”

政务区和高新区(科创策源)、经开区(先进制造基地)协同作战,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坚—产业落地—服务支撑”的完整生态链,是合肥“科创战略+产投模式”的决策中枢。

※最好的资源都在这里

这是过去20年的真实写照。政务区以全市仅1%的土地,承载了:75%以上政府机关

、70%以上高端写字楼、80%以上金融机构,这里的资源首位度,无须多言。

※七大中心,合肥的“心脏”

政务区集七大核心功能融为一体,每一个都是安徽顶级:

市政中心:50余家政府机关,城市决策原点

金融中心:47家世界500强、260+金融机构汇聚,“安徽陆家嘴”

地标中心:奥体、广电、大剧院,城市封面所在

生态中心:天鹅湖+绿轴公园,城市绿肺

文化中心:省博、市图,人文底蕴深厚

商业中心:万象城、银泰等六大顶奢商圈,200万㎡商业体量

生活中心:优质教育、医疗、地铁3/4号线+湖底隧道,立体生活网络

※虹吸效应,高净值人群聚集

政务区是合肥唯一的高端居住集群,每一次房价刷新几乎都在这里发生。随着合肥以科创虹吸全国高精尖人才,这些“新质生产力造富者”正成为政务区最强劲的买家。每一次产业落地,都在为这里输送高购买力人群。

※不可复制的稀缺性

政务区住宅用地近乎枯竭,前后20年发展,始终是“买家多于卖家”。在这里置业,本质是买入“城市不再生产的稀缺资产”,永远掌握定价主动权。

※住在这里就是身份象征

政务区早已超越居住功能,成为城市塔尖的身份象征。你的邻居是行业领袖,窗外是城市地标,选择政务区,就是选择一种被瞩目、被渴望的生活。

前段时间,蔚蓝商务港G座也正式复工,将打造五星级酒店和商务写字楼。所有的信号都只有一个:城市发展回归极核,极核是资源、价值的最高点。

当下,全国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止跌回稳的关键阶段。但有一个现象却引人关注:

2023年以来,多个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涌现新地王。比如杭州钱江新城的潮鸣东方,拿地时楼面价就突破5万/平,首开即售罄;上海徐汇滨江地块再创中国新地王等等。

根据克尔瑞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11个重点城市总价1000万以上商品住宅共成交27372套,较2024年同期增长15.6%。

多个城市的鼎豪楼盘现象级热销,如上海翠湖天地五期开盘,当日即卖出约200亿,打破全国纪录。

这背后其实都传递着一个信号:越是分化的市场,高净值人群越倾向于锁定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资产。

正因为,极核资产不遵循普通房产的周期逻辑。它的价值,不依赖于某一年的市场好坏,而是依赖于整个城市最强的资源密度和不可再生的稀缺性。

经济上行时,它领涨;经济波动时,它最抗跌。这不是预测,这是伦敦、纽约、上海陆家嘴反复验证过的历史规律。

如合肥政务区,集中了城市最优质的资源,包括顶尖教育、医疗资源、高端商业配套、文化地标与便捷交通,这些资源无法快速复制或迁移,具备天然的稀缺性和排他性,让每一代顶豪都青睐于此。

▲伟星T10实景

但由于开发已饱和,曾7年土地断供,板块内现存的高端豪宅产品,已是公认的城市级收藏级稀缺资产。在二手市场都如此活跃的情况下,如果还有一手新房出现,在“卖一套少一套”的情况下,势必吸引全城、全省乃至全国的聚焦目光。

果不其然,作为政务区唯一在售的新房项目,伟星T10在入市以后,就如同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着更多高净值家庭。

伟星T10以全球大师视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鼎豪产品力。

360度环幕立面,打造极核政务新地标;以“恭王府”和“拙政园”为灵感,在寸土寸金的政务区营造4万方的超级私家园林;约6000㎡的立体会所系统,更是为塔尖人群带来的私享俱乐部。

天花板级别的大师样板设计,更是将国际最前沿、最高端的生活方式带到合肥。

▲伟星T10实景

更重要的是,T10不只是一处鼎豪居所,而是国家战略之地、时代极核资产。是为那些看清了城市未来的人,准备的资产“压舱石”。

▲伟星T10实景

▲伟星T10实景

▲伟星T10实景

据悉,项目即将发布四大产品系,5套大师作品也即将焕新开放。

城市在崛起,极核在闪耀。

作为双重buff叠加的伟星T10,正是时代垂青的极核资产。

而当下要做的,正是在这座爆发的“趋势之城”,抓住通往未来的密码。

评论列表

Jesse3
Jesse3 3
2025-11-24 02:25
霸都已超郑州,合肥已甩长沙十条街
用户10xxx71
用户10xxx71 2
2025-11-22 11:40
谨代表全国中华儿女们给予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