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海上长城”都快砌到家门口了!就在他们一年猛填8个岛、机场雷达全上线时,我
越南的“海上长城”都快砌到家门口了!就在他们一年猛填8个岛、机场雷达全上线时,我们自己的船期,居然还在为“环保评估”拖延半年。这简直是21世纪最大的黑色幽默!看卫星图里南沙群岛西边那片海域,越南绞吸船喷涌出的沙流像黄色飘带一样在蓝海里铺开,新造的陆地每天都在往外延伸,那股子着急劲儿确实比咱们当年搞建设时热闹多了。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2025年8月的报告说得明明白白,越南这会儿正在11个岛礁上同时动工,其中8个还是之前从没动过的新礁盘,算上这些新的,他们在非法占据的29个岛礁里,已经有21个完成了扩建,加起来面积超10平方公里,差不多是咱们南沙自己控制的岛礁面积的七成。越南这轮填岛从2021年就开始了,一搞就是四年,这种长周期的持续填岛在南海从来没见过。之前那些礁盘上大多只有孤零零的小型混凝土礁堡,现在全变成了能修设施的人工岛,六门礁、鬼喊礁这些过去不起眼的礁盘,都在疏浚船的轰鸣里长出了新陆地。他们特意从荷兰引进了绞吸式挖泥船,这玩意儿效率比早年的设备高多了,挖起珊瑚礁和海沙就往礁盘上堆,根本不管海底的生态。有数据显示,南沙一些海域的造礁石珊瑚覆盖面积这几年降得厉害,越南填岛的区域里,死亡的珊瑚断枝随处可见,连甲壳类、腹足类这些常见的底栖动物都少了很多,渔业资源也跟着受影响,但他们压根没心思管这些。更实在的是,越南在填好的岛礁上玩命建硬设施。安达礁、大现礁这些地方,疏浚工作刚收尾,弹药储存容器就冒了出来,南威岛、毕生礁上的港口码头已经初具规模,安达礁甚至在修跑道,虽说比咱们的短点,但勉强能起降战机。雷达设备也早就架起来了,密密麻麻的天线对着海面,显然是想把这些岛礁串成一个防御网。他们心里打得清楚,先把陆地堆出来,再把设备架起来,生米做成熟饭再说,至于环保账、主权账,全往后挪。反观咱们这边,船期硬生生被环保评估拖了半年,这背后全是实打实的规矩和考量。咱们搞岛礁建设,从选址开始就得反复论证,得先派科考队去测礁盘的珊瑚覆盖率,专挑那些覆盖率低或者已经死亡的区域动工,就像牛轭礁那样,选在生态本底好但建设影响小的地方,光前期调查就得花好几个月。然后要评估施工对海洋水文的影响,算着海流怎么带起悬浮泥沙,会不会影响远处珊瑚的光合作用,连施工时间都得卡着点,必须避开金枪鱼这些经济鱼类的产卵期,就怕碰了渔业资源的饭碗。更细致的是生态补偿方案,评估报告里得写清楚施工后怎么种珊瑚,用什么礁体结构,多久能恢复。之前有研究说南沙珊瑚礁要是破坏了,哪怕采取措施也得5到10年才能初步恢复,50年以上才能回到完整生态,所以评估时就得把这些都算进去,一点都马虎不得。不像越南那样,挖泥船直接对着活珊瑚礁下手,管它覆盖率降多少,先把陆地填出来再说。咱们这边光是论证“施工会不会让珊瑚白化”“浮游动物多久能补回来”这些问题,就得开好几次专家会,报告改个十遍八遍都是常事,自然就慢了下来。越南现在非法占着29个岛礁,其中8个实在没法填的才只建高脚屋,剩下21个全改成了人工岛,照CSIS的说法,用不了多久他们的造陆面积就能超过咱们。他们的跑道虽然短,弹药库也不算大,但胜在铺得密,230海里的岛链眼看就要连起来了。而咱们这边,明明有更先进的挖泥船,却得等环保评估报告签字,等珊瑚移植方案通过,船就停在港口里耗着半年时间。最有意思的是生态账的对比,菲律宾在中业岛的施工让附近铁线礁的珊瑚覆盖率降了68.9%,越南填岛的区域也好不到哪去,可他们照样闷头干。咱们在牛轭礁搞建设,愣是把珊瑚覆盖率维持在37.7%,还发现了易危的阿氏前口蝠鲼,生态是保住了,可船期也拖了。越南那边雷达都通电了,咱们的环保评估还在算“悬浮泥沙会不会影响黄藻光合作用”,这画面确实透着股说不出的荒诞。毕竟在越南看来,先把岛攥在手里才是正经事,环保那都是后话,而咱们这边,每一步都得踩着生态的红线走,慢是慢了点,可这规矩是真不能破。这样的对比摆着,难怪有人觉得是黑色幽默。越南用荷兰绞吸船在南海里“圈地”,咱们用半年时间磨一份环保报告,一边是不管不顾的扩张,一边是步步为营的谨慎,南沙海面上的沙流和办公桌上的评估草案,就这么凑出了当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