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方敞开三处军事要地,供10名日本干部参观,特殊安排有特殊用意

从2001年开始,中日就启动了一项中青年军官的交流项目,但是这个项目的发展并不太顺利。过去二十多年里,这个机制曾因日本政

从2001年开始,中日就启动了一项中青年军官的交流项目,但是这个项目的发展并不太顺利。过去二十多年里,这个机制曾因日本政府试图将我国钓鱼岛“国有化”、新冠疫情等事件多次中断。

终于在近日,中日协商一致,重启了这一活动。

日前,日本方面就宣布,日本自卫队大约10名校官级干部将到访中国,和中国军队展开交流活动,目的是促进中日在安全保障领域的交流和互信

从日方公布的安排来看,此次访问将从本月5日开始,持续至13日。在这期间,日方干部将赴我国北京市、广东省和湖北省,对中国海陆空军的相关设施进行参观,同时还会与中国军方智库学会进行交流。

(日本自卫队将访华)

其实,无论是从时间层面来看,还是日方干部到访地点,中方安排都有特殊用意。

中日这一活动的重启,时机很微妙。它紧接着上月底中日领导人会谈以及11月1日中日防长会谈之后,显示双方都有意将高层共识迅速转化为具体行动。日方这边,还处于新首相高市早苗上任初期,处在地区力量对比的微妙时刻,这个时候和中方主动进行战略试探和沟通,就为可能的双边关系调整预留了空间。

并且此次访问的背景,一是美国也处在政府换届的政治过渡期,亚太政策的连续性可能出现波动;二是俄乌冲突、朝鲜半岛问题持续紧张,这些因素也都促使地区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盟友,重新评估自身的安全战略。对日本而言,在确保日美同盟稳固的同时,也需要与强大的邻国中国保持必要的沟通,以防范战略意外。

至于访问地点,中方此次点头答应日本军官参观海陆军事基地,着实不平凡。

站在中方的角度来看,首先是要展示透明度和管控中日风险。

中方此次开放三处军事设施供日方参观,其实就是主动展示一定的军事透明度,这在当前中日关系敏感的时期,是能有效降低因为误判而引发军事冲突的风险的。在不久前的两次高层会谈中,中日也一致认为防务部门间具有实效性的危机管理和沟通十分重要。这一举动,正是将这一共识付诸实践,表明中方愿意在建立必要互信方面采取具体步骤。

同时我们安排参观地点上,明显也进行了精心选择。

(解放军访问日本,也曾参观日本防卫省及自卫队基地)

第一站北京,北京不只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军事中枢。让日本代表团去这里访问,核心是想让日方从战略层面、从决策层的角度,真正理解中国的安全顾虑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第二站广东,这里面向南海,是中国海军力量投送的重要支点。让日本代表团参观这里,就是适度向他们展示中国海军的相关能力,这种方式既含蓄又有力度,传递的潜台词也很明确:我们不仅有保卫南海主权和安全利益的决心,更有实实在在的能力,任何外部势力要是想插手南海事务,都得付出极高的代价。

这对日本来说,就是一次直观的提醒,让他们清楚地缘战略的现实:中国海军在南海的存在,以及我们在南海的合法利益,都是已经确定的事实;在南海问题上,对抗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双方一起合作管理、共同维护航道安全,才是符合彼此利益的明智做法。

长期以来,中日防务对话总也绕不开东海、钓鱼岛等特定议题,容易陷入僵局。而这次特意把参观地点和相关议题引向更广阔的南海,其实是很巧妙的安排,这是在告诉日本,中国的安全顾虑和国防视野是全局性的,中日之间的安全对话,不该也不能只盯着东海那一小块地方。这样做也有助于打破双方在东海问题上的对话僵局,让日方的认知从只盯着单点对抗,转变为面向全局寻求共存。

最后一站湖北,是我国的内陆中枢和空军基地的所在地,在此展示空军力量,既体现了中国战略纵深的防御能力,也能适度展示了空中力量的现代化水平。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方在开放部分设施的同时,必然会严格把控参观的范围和内容,在展示透明度与保护核心机密之间取得平衡。中方所展示的,更多是已成体系的常规战力或特定非敏感单位,既达到了展示军力的目的,又确保了核心军事机密的安全。

(中日防务对话绕不开东海议题)

最后,此次日本代表团由约10名校官级干部组成。这些中层军官是各国军队的骨干,未来很可能晋升至决策层。让他们亲身体验和观察中国的军力发展与战略变化,可能在他们心中埋下对中国军力更为客观认知的种子。中方也乐于通过此类交流,潜移默化地影响日本未来防卫决策层的对华认知。

说到底,中国这次开放海陆空三军相关设施让日本参观,是一套目标明确、设计巧妙的组合动作。它既满足了预防中日之间发生冲突的现实需求,又影响和塑造了日本未来决策者的对华认知;

评论列表

天阅
天阅 14
2025-11-10 00:50
日本开放了什么?
用户14xxx43
用户14xxx43 3
2025-11-10 17:21
与日本交流不是引狼入室吗?得时刻防鬼子[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