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线连接类错误及规避
1.常见错误:接线端子松动/虚接
表现:导线仅简单插入端子,未紧固螺栓;铜芯导线未压接铜鼻子,直接缠绕在端子上,长期振动或环境变化后出现接触不良,导致信号中断或数据波动。
规避方法:导线端部必须压接匹配规格的铜鼻子,插入端子后用扭矩扳手按规定力矩(通常 8-12N・m)紧固螺栓,确保接触紧密。接线后用手拉扯导线,确认无松动;对振动环境(如泵站周边),端子处加装防松弹垫,防止长期使用后螺栓松动。
2.常见错误:极性接反

表现:参比电极、被保护体、阳极的引线接错端子极性,导致电位测量数据反向、电流检测失真,甚至损坏检测设备。
规避方法:接线前仔细核对测试桩端子标识(如 “CSE” 对应参比电极、“PIPE” 对应被保护体、“ANODE” 对应阳极),按标识一一对应接线。接线后用万用表初步检测电位极性,确认与设计方向一致;复杂场景可绘制接线示意图,施工后对照示意图复检。
3.常见错误:导线截面不匹配
表现:选用截面过小的导线(如<1.5mm²),导致接触电阻过大,影响电流传输;或导线截面过大,无法顺利接入端子,强行挤压导致绝缘层破损。
规避方法:根据测试桩额定电流和传输距离选型,常规场景选用 2.5mm² 铜芯导线,大电流场景(如外加电流系统)选用4mm² 及以上导线。接线前确认导线截面与端子孔径匹配,若导线过粗,可采用过渡铜鼻子转接;过细则需更换适配导线,禁止违规接线。
二、绝缘密封类错误及规避
1.常见错误:绝缘层破损未处理
表现:剥除导线绝缘层时划伤铜芯,或接线时绝缘层被端子螺栓挤压破损,导致导线短路、漏电,尤其在潮湿环境下易引发设备故障。
规避方法:用专用剥线钳剥除绝缘层,剥线长度匹配端子深度(通常 5-8mm),避免剥线过长或过短。剥线后检查铜芯无损伤,若绝缘层破损,需用绝缘胶带缠绕修复,或直接截断破损部分重新剥线;接线时确保绝缘层未被螺栓挤压,端子紧固后绝缘层边缘与端子平齐。
2.常见错误:密封防护不到位
表现:户外或地下场景的接线端子未做密封处理,或仅简单缠绕普通胶带,潮气、腐蚀介质渗入导致端子氧化、短路,尤其在沿海、高湿度环境下失效更快。
规避方法:端子处采用 “绝缘胶带+热缩管+密封盒” 三重防护,先缠绕3-5层防水绝缘胶带,再套上对应规格的热缩管加热固定,最后装入防水密封盒,盒内填充防潮硅胶。地下引线穿PE保护管敷设,保护管两端用密封胶封堵,避免潮气从管内渗入。
3.常见错误:焊缝未做绝缘隔离
表现:焊接式测试桩的焊缝未做绝缘处理,与其他金属部件接触,导致杂散电流传导,干扰检测数据。
规避方法:焊接后在焊缝处包裹绝缘胶带或涂刷绝缘涂料,确保焊缝与周边金属部件隔离。若测试桩安装在杂散电流干扰区,需额外加装绝缘接头,阻断杂散电流传导路径。
三、布线与标识类错误及规避
1.常见错误:导线拉扯过紧/预留量不足
表现:接线时导线拉拽过紧,无伸缩余量,土壤沉降、冻胀或桩体轻微移位时,导线被拉断;或导线预留过长,杂乱堆放导致缠绕、磨损。
规避方法:接线时预留 0.3-0.5米导线伸缩余量,应对环境位移变化。导线沿桩体或支架有序敷设,用扎带固定,避免杂乱缠绕;地下引线需呈 “S” 形敷设,进一步吸收位移应力,防止拉断。
2.常见错误:标识缺失或错误
表现:导线无标识,或标识模糊、错误,后期巡检、维护时无法区分引线功能,导致故障排查困难,甚至误操作引发二次问题。
规避方法:每条导线端部粘贴标识标签,标注引线功能(如 “参比电极- 1#”“管道A段”),标签选用耐候型材质,避免日晒雨淋后脱落。测试桩外壳标注接线示意图,明确各端子对应引线功能;施工后整理接线记录,留存标识对照表,方便后期维护。
四、施工操作类错误及规避
1.常见错误:焊接连接虚焊/焊渣未清理
表现:焊接式引线连接时,焊缝未焊透、存在气孔,导致导通性差;焊接后未清理焊渣,残留杂质影响导电性能,甚至加速焊缝腐蚀。
规避方法:焊接前打磨焊接面,清除氧化层和油污,确保焊接面洁净。采用铝热焊或手工电弧焊时,控制焊接参数,确保焊缝饱满、无气孔;焊接后立即清除焊渣,检查焊缝无虚焊、假焊,并用万用表检测导通性(电阻≤0.1Ω)。
2.常见错误:在易燃易爆环境违规操作
表现:油气罐区、化工区等防爆场景,接线时使用非防爆工具,或产生电火花,引发安全风险;未按防爆要求密封接线盒,破坏防爆结构。

规避方法:防爆场景选用防爆型测试桩和防爆工具,接线时禁止敲击、打磨等易产生火花的操作。接线盒需符合防爆等级要求(如 Ex dⅡBT4),密封件选用防爆密封胶,接线后确保接线盒盖紧固,缝隙完全封堵,避免破坏防爆性能。
五、后期验证类错误及规避
1.常见错误:施工后未做功能测试
表现:接线完成后直接回填或收尾,未检测导通性、电位数据等关键指标,导致接线错误、接触不良等问题未及时发现,投入使用后才暴露故障。
规避方法:施工后进行 “三测”:用万用表测导通性(端子与被保护体电阻≤0.1Ω)、用电位仪测保护电位(符合设计范围,如- 0.85V~-1.2V)、用绝缘表测绝缘性能(绝缘电阻≥10MΩ)。测试数据达标后再进行后续回填和收尾工作,不达标需立即排查整改。
2.常见错误:施工记录缺失
表现:未记录接线方式、导线规格、测试数据等关键信息,后期维护、改造时无据可查,增加维护难度。
规避方法:施工过程中同步记录施工日志,详细标注接线端子对应关系、导线规格、焊接参数、测试数据等信息。复杂场景拍摄接线现场照片,留存设备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等资料,整理成完整的施工档案,便于后期追溯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