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溃疡性结肠炎能治愈吗?医生提醒:55岁以上患者恢复速度通常较慢

众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心中,总有一个难以回避的疑问萦绕:此疾病究竟能否根治?尤其那些患病多年的人,反复被腹痛、腹泻困扰,时

众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心中,总有一个难以回避的疑问萦绕:此疾病究竟能否根治?尤其那些患病多年的人,反复被腹痛、腹泻困扰,时间长了难免焦虑,甚至觉得它是 “不治之症”。其实大家常把 “临床缓解” 和 “彻底根治” 弄混,今天就用大白话聊聊这病的治愈问题,以及不同年龄患者恢复的注意点。

溃疡性结肠炎能彻底治愈吗?先分清“缓解”和“治愈”

首先得明确:目前溃疡性结肠炎还做不到 “彻底根治”,但它完全能控制 ——大部分患者靠规范治疗,都能达到 “临床缓解”,简单说就是不舒服的症状基本消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有人会问,“临床缓解” 不就是治愈吗?差别可不小。“治愈” 是病完全好,再也不复发;“临床缓解” 更像让病情 “休眠”,要是后续不注意饮食、压力大,还是可能复发。

为啥难根治?因为它的发病原因还没完全摸透,一般和免疫系统紊乱、遗传、生活习惯(比如熬夜、饮食不规律)都有关。就像缠了好几圈的线团,没法一下子解开,只能先把表面的 “线头”(症状)理顺,再慢慢调理内在的 “体质”。

不必灰心气馁,当下的医疗技术日新月异,治疗手段已颇为成熟。即便前路看似荆棘满布,也定能在专业的医治下迎来柳暗花明。轻度患者吃点药、调调饮食就能控制;中度、重度患者靠规范用药,甚至短期激素治疗,也能缓解症状。关键在于尽早治疗且持之以恒,切勿症状稍有缓解便擅自停药。须知,诸多病情复发皆因治疗半途而废所致,唯有坚持,方能稳固疗效,收获健康。

55 岁以上患者恢复慢?3 个原因要知道

临床里医生发现,55 岁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恢复速度往往比年轻人慢,得更有耐心护理。这不是说年纪大了就治不好,而是身体状态不同,恢复时多了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个原因是身体修复能力下降:年纪大了,器官功能慢慢减弱,比如肠道黏膜的修复速度会明显变慢。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肠道黏膜有炎症、溃疡,年轻人黏膜修复快,炎症消得也快;55 岁以上患者修复得久,炎症控制自然更慢,整体恢复就拖了节奏。

第二个原因是常带基础病:很多 55 岁以上患者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这些病会影响整体身体状态,还可能和治疗肠炎的药物 “打架”。比如有些治肠炎的药可能影响血压,医生得花时间调整方案,既要治肠炎又不耽误基础病,治疗周期自然变长。

第三个原因是生活习惯难调整:年轻人改改饮食、作息不难,让少吃辣、少熬夜大多能坚持;但 55 岁以上患者多有几十年的习惯,比如爱吃重口菜、习惯晚睡,突然改很难。不良习惯易刺激肠道,加重炎症反应。若未能及时合理调整,身体恢复进程便会受阻,康复速度也将显著放缓。

不管年龄多大,做好 3 件事帮病情恢复

虽然 55 岁以上患者恢复慢,但做好这 3 件事,依然能有效控制病情,回归正常生活。

第一件事:严格听医生的,别自己改药停药:这是最重要的 —— 很多人觉得症状轻了就减药、停药,结果没多久就复发,反而要花更多时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治疗需要 “巩固期”,就算症状没了,也得再吃段时间药,让肠道黏膜彻底长好。务必按时复诊,以便医生依据具体状况调整用药。切不可擅自决断,遵循医嘱行事,方能更好地保障治疗效果与自身健康。

第二件事:把饮食调整到位:肠道本就敏感,得 “挑着吃”。少吃辣、油、生冷的,这些会刺激肠道;多吃软烂好消化的,比如小米粥、蒸蛋、煮软的蔬菜,减轻肠道负担。另外要补蛋白质,比如鱼肉、去皮鸡肉、豆腐,帮肠道黏膜修复。

第三件事:别焦虑,保持心态平和:很多患者生病后总担心复发、治不好,可焦虑会通过神经影响肠道,加重腹痛、腹泻,变成 “焦虑→症状重→更焦虑” 的循环。其实这病能控制,规范治疗就能正常生活。日常不妨多与家人促膝而谈,或信步闲游、莳花弄草以转移注意力。如此一来,心境得以舒缓放松,于身体恢复亦大有裨益。

溃疡性结肠炎难以根治,然而,只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规范治疗,并悉心做好护理,无论年届几何,病情皆可得到有效控制。尤其 55 岁以上的患者,别因恢复慢灰心,给身体多些时间,配合医生好好治,照样能有高质量的生活。对这病来说,“坚持” 就是最好的治疗方式。